英国未参加神圣同盟原因始末
http://www.newdu.com 2025/05/21 11:05:59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英国未参加神圣同盟原因始末 江苏梅村高级中学 吴红亚 1814-1815年间,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代表在维也纳召开会议。《最后议定书》的签定,暂时调整了拿破仑帝国失败后的国际关系格局和列强之间的利益冲突,巩固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但是列强对依靠和约而确立的秩序到底能维持多久,完全没有信心。1815年9月,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倡议下,俄、普、奥三国君主宣布成立“神圣同盟”,并以三国名义邀请其他君主国参加。在神圣同盟成立之初,英国国内资产阶级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政治运动正在进行,工人运动也日益壮大,出于对革命的恐惧,英国表示积极拥护神圣同盟镇压革命的纲领。虽然英国摄政王储因受宪法掣肘没有正式参加同盟的签字,但是他很快致函亚历山大一世,表明他完全同意神圣同盟的原则。 1822年9月,保守党乔治·坎宁就任英国外交大臣。他采取了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反神圣同盟策略,支持自由主义,从而使英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急剧的转变。坎宁决定用经济手段来缓和国内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矛盾──在当时拉美独立的问题上与其他欧洲列强采取不同的立场,逐步把拉美地区纳入英国的经济体系中,以此来转移国内工商业资产阶级的视线。从此,英国开始与神圣同盟分道扬镳。 对于拉美地区的独立运动,俄、普、奥、法等国一致同意镇压。1823年3月21日,坎宁发表声明:强烈反对干涉南美独立革命,宣布南美殖民地已独立,英国准备视它们的国内情况来决定是否予以正式承认。1825年1月,英国正式承认阿根廷、哥伦比亚和墨西哥为独立共和国。坎宁的外交行动标志着英国与神圣同盟的彻底决裂。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北洋军阀割据时,河南省为何独“逍遥”?
- 下一篇:厄立特里亚的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