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前后意大利对外关系
http://www.newdu.com 2025/05/21 03:05:48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一战前后意大利对外关系 山东青州市第二中学 曾宪光(262500) 19世纪晚期,意大利为什么要加入德奥同盟?一战中又为何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巴黎和会上,意外长奥兰多为何中途离席?本文试图对这几个教材未加阐述的问题作一说明。 一、从19世纪晚期到一战前夕: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侵略土耳其 1881年法国侵略突尼斯,俾斯麦鼓励法国去“摘取突尼斯这一成熟果实”,同时又怂恿意大利在北非与法国竞争。意大利在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遭到失败,感到有必要依靠与法国为敌的德国;此时,“罗马问题”即梵蒂冈的地位问题已十分尖锐,而德国当局却和国内天主教政党达成妥协停止斗争,意大利担心德国帮助教皇干涉意大利内政,更感到加强与德国联系的必要。在此形势下,意大利向德国表达了结盟的愿望。 德国也欢迎意大利参加,因为这样可以增加一个反法的力量,尽管俾斯麦知道意大利作为盟国是不可靠的。所以俾斯麦提出,以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就双方利益取得谅解为条件,并且说:“从罗马到柏林的道路是要通过维也纳的。” 意大利本来与奥匈帝国有矛盾,奥匈帝国手中仍握有意大利的一部分领土(的里亚斯特和特兰提诺),但为了求助德国,不得不与奥匈接近;而奥匈考虑到意大利接近,可免除对俄战争后顾之忧,所以在俾斯麦劝告下,终于同意结盟。这样,到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在维也纳签订,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一战前夕,1911年意大利发动了夺取土耳其北非属地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今利比亚)的战争,到1912年10月18日双方签订和约,土耳其把上述两地区割让给意大利。意对土侵略加剧了巴尔干地区的危机。 二、一战中:背弃前盟,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考虑到利害关系,加人协约国方面作战,其参战目的是要瓜分北非,占领的里雅斯特和阿尔巴尼亚等地,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1915年4月,英法俄与意签订伦敦密约,许诺意大利战后可以获取奥地利和巴尔干的一些领土以及在瓜分土耳其时分得一部分势力范围。在此形势下,1915年5月,意大利向德奥宣战。参战后意大利屡战屡败,伤亡100多万人,经济也遭到严重破坏,但最终还是作为协约国一方成为战胜国。 三、一战后初期:巴黎和会上分赃“失意” 1919年,意大利参加了巴黎和会。按经济军事实力来说,意算不上强国,比英法差得多。意大利要求得到被“许诺”的领土,甚至提出独霸亚得里亚海。这种过分的野心不可避免地同英、法、美产生矛盾和冲突。到1919年4月意首相奥兰多因和会未满足其领土要求而退出会议提前回国。 根据1919年9月10日协约国与奥地利签订的《圣日耳曼条约》,伊斯特利亚、克伦地亚和达尔马威亚部分地区、的里雅斯特、提罗尔南部、达尔马威亚沿岸一些岛屿(阜姆除外,划为自由港),划给意大利。 1920年7月,赔款委员会斯巴会议确定,意大利应得德国赔款总数的10%。 意大利虽然获得了一些利益,但对英法没有完全履行1915年密约的诺言及凡尔赛和约的结局均极为不满。 在一战造成的社会动乱的历史背景下,意大利法西斯组织得以滋生。意大利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接二连三的短命内阁无法应付社会动乱的现实,最终导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综括一战前后意同欧洲大国的结盟、对抗分赃等关系,充分体现了帝国主义在处理国际关系时遵循的基本原则:一切以国家实力为后盾,一切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