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http://www.newdu.com 2025/05/21 06:05:58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日俄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 闵学强(02500) 日俄战争前夕的国际局势对日本有利对俄国不利。1902年英国与日本结盟,支持日本,牵制法国。1904年1月6日,英国答应一旦对俄战争爆发,就贷款给日本。美国的态度也特别积极。1904年1月,美国派住菲律宾高级专员塔夫托专程访日,唆使日本对俄开战,保证支持日本。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表示,日本胜利会使我们极为满意,日本正玩弄着我们的把戏,并表示,如果法、德支持俄国,日本就会得到美国的援助。美国支持日本也是为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美国在远东扩张,不能容忍俄国独占东北,美国也想把自己的势力伸入东北,把俄国的势力排挤出去,并夺取俄国在远东的领土。美国曾和俄国谈判,购买远东的领土,遭到拒绝。因此美国支持日本对俄国作战,是想既削弱俄国,也削弱日本,为美国打开侵入远东的通道。 俄国在日俄战争前夕比较孤立,没有事实上的盟国。法国虽然与俄国有同盟关系,但法国同俄国结盟的目的是为了对付德国,因而不愿意俄国的力量放在远东,法国自己更不会把兵力调离法德边境的孚日山脉。但是法国毕竟是俄国的盟国,在英日同盟缔结以后,俄国要求与法国也缔结对付英日同盟的条约。法俄谈判的结果仅仅是在1902年3月16日发表的《共同宣言》。法俄《共同宣言》说:两国政府鉴于有些国家敌视法国和俄国以及中国发生骚乱的可能性,两国有权在上述情况下为保护自己的利益采取必要的手段。这只是一个声明,没有具体的约束。实际上,法国在后来的日俄战争中也没有给俄国什么帮助。德国积极挑动日俄战争,既向俄国提供财政援助,又向日本提供军火和军事技术,想借日俄战争大发战争财。 从军事力量上看,日本准备对俄战争已有十年,到1903年,日本陆海军扩军备战计划已大致完成。日本的主要兵力为20万人,集中在亚洲,而俄国的兵力分散。俄国有20艘装甲炮舰,但大部分在波罗的海和黑海。英国曾警告土耳其不能让俄国的黑海舰队通过黑海海峡,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也不让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通过。日本的装甲舰虽然只有7艘,但集中在太平洋上,因而在战场上的力量对比,日本的力量超过俄国。日本在发动战争之前的1903年7月,为了麻痹俄国,掩饰其军事进攻,同时也是为了争取有利的舆论,伪善地提出同俄国谈判,讨论满洲和朝鲜问题。日本要求俄国无条件承认:日本独占朝鲜,俄国在东北的权利是有限的;俄国要求日本无条件地承认,俄国独占满洲,日本在朝鲜的权利是有限的。双方争执不下,谈判陷入僵局,1904年2月6日谈判破裂。 1904年2月8日日本海军突然袭击在中国旅顺口的俄国太平洋舰队。10日日俄互相宣战。几经鏖战,日军在1905年1月攻陷旅顺口,3月又在沈阳附近击溃俄军主力。同年5月27日,在对马海峡,日本海军全歼从欧洲远道调来的波罗的海舰队。这时,俄国1905年革命正在走向高潮,俄国政府为了集中力量镇压国内革命,因此希望尽快议和。日本在1年零3个月的战争中也消耗很多,耗费军费17.3亿日元,其中近半数是借的外债。陆战时,日本也感到补充兵员困难,担心俄军转入返攻,会前功尽弃。海战结束后,日本也无力再打了,于是也想议和。 英国、美国的态度也有变化,希望俄日议和。英国支持日本的目的,是借日本人之手削弱俄国,巩固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同时镇压殖民地爆发的民族解放运动。现在头两个目的已达到,日本再打下去,过分消耗,就不能利用日本镇压东方(印度)的革命。而且这时欧洲局势也发生了变化,法德矛盾又尖锐起来,发生第一次摩洛哥危机,英国看到德国是自己真正的敌人,也想把削弱的俄国拉过来,对付德国。法国更希望日俄和谈,以便使俄国重返欧洲。美国也想日俄战争停下来,美国的目的是想使日俄双方两败俱伤,为美国侵入远东打开道路,现在这个目的已达到,如果日本占据了俄国大片领土,日本实力增大,不利于美国在远东的扩张。另外,整个国际资产阶级担心,1905年亚洲东方民族解放运动的觉醒,反过来会促使欧洲工人运动的再次爆发,特别是害怕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会直接爆发欧洲革命,他们都希望日俄战争停下来,让沙皇腾出手来扼杀本国的革命。 在美国的调停下,日俄于1905年8月9日开始谈判,一直到9月5日。双方在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朴茨茅斯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特殊利益,并有权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保护和监督;俄国把从中国取得的旅顺,大连领海领土和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租借权转让给日本;俄国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在日俄谈判前后,日本同美国和英国也搞了两项交易,分别缔结了条约。美日签订《塔夫托——桂太郎协议》,美国承认日本吞并朝鲜。英日缔结《第二次同盟条约》,英国实现了借助日本的力量巩固自己在印度的统治的宿愿。 日俄战争是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远东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战争。沙俄在战争以前在远东处于优势地位。20世纪初俄国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沙皇想借对外战争的胜利转移人民的视线,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战争失败加速了1905年革命的爆发。战争是局部的,但是美、英、德都在背后插手,特别是美英支持日本,向日本提供财政援助,借他人之手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日俄战争使法国看到俄国陷在远东,不能指望俄国,因而促使其同英国协调殖民地的矛盾,加速了英法协约的缔结。 日俄战争是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战后缔结的条约也是以中国领土的租借转让来达成两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妥协的。俄国虽是战败国,但除了库页岛南部以外,没有割地、赔款,日俄战争的真正受害者是中国和朝鲜。在日俄战争期间,虽然清廷腐败,严守中立,但中国人民表现了对日俄两个帝国主义的仇恨。日俄战争以后,日俄、日美、日英分别签订条约,划分了远东的势力范围。日本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日本控制了朝鲜,在东北的势力大大增强,日本占据库页岛南部,对俄国在远东的重要港口海参崴是一个威胁。 日俄战争削弱了俄国,日俄战争以后,俄国重又回到近东,德奥在近东争夺势力范围的矛盾增强。英德矛盾发展和俄奥矛盾的发展,加速了英法协约、英俄协约的缔结。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资本输出的原因及影响
- 下一篇:为什么德国、日本对反省侵略表现如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