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湘桂战役日本胜利了吗?
http://www.newdu.com 2025/05/20 02:05:33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豫湘桂战役日本胜利了吗? 山东沂水县第一中学 郭秀平 在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损失兵力50余万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大陆交通线最终被日军打通。许多同学在此只看到日军取得了豫湘桂战役的“胜利”。其实,豫湘桂战役是日军在败局已定的形势下发动的一次赌博性的进攻作战,日军的战略意图不但没有实现,反而因该战役的进行使全盘战局更为恶化,加速了其失败的进程。所以对日军来说,豫湘桂战役得不偿失,从战略上看,是一次失败的作战。 首先,日军抽调大量华北华中部队和作战物资南下参加豫湘桂战役,八路军、新四军趁机展开了局部反攻,从根本上动摇了日军的后方战争基地。现代战争必须有稳固的后方基地作保障,日本是一个小国,资源贫乏,难以支撑大规模对外战争。因此,在其确定对外侵略扩张决策的田中奏折中明确指出“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占领中国后,“再利用中国的富源,征服印度及南洋群岛,并进而征服中亚、小亚细亚以及欧洲”。也就是说,要利用中国作征服世界的后方战争基地。然而由于中国军民的坚决抗战,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其占领区也由于中共领导开辟了敌后战场而难以稳固,这就制约着日本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进行太平洋战争,从1941年起,日本集中了在华一半以上的兵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使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局面。经过抗日军民的艰苦斗争,到1943年,根据地不仅渡过了难关,而且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日军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已开始动摇。可是,捉襟见肘的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又发动豫湘桂战役,从华北调出了近9个师团,从华中调出了8个师团。这就为敌后军民向日伪军发动反攻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因此,中共中央及时向八路军、新四军和其它抗日武装发出了局部反攻的指示。在1944年的局部反攻中,八路军、新四军对敌作战两万多次,消灭日伪军26万余人,收复国土8万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300多万,解放区总面积达95.6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9550万人。而日军被迫龟缩于铁路沿线和一些较大城市,后方战线开始崩溃,从根本上动摇了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的目的是支援太平洋战争,即在海上运输线被切断的情况下,利用新开辟的大陆交通线从战略后方基地运送作战物资到太平洋战场,以挽救陷在那里的孤军。但事与愿违,虽打通了大陆交通线,却造成了后方基地开始崩溃,反而加速了太平洋战争的失败。 第二,豫湘桂战役日本不但没有达到保障海上交通运输、防止本土被空袭的目的,连打通的大陆交通线也无法保障畅通,劳师无功。1944年,中日空中态势发生了完全改变,中美空军已完全掌握了制空权。不但日本的东海运输线不断遭到空袭,面临被切断,而且日本本土也开始遭到中美空军的轰炸。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的目的之一是摧毁中国西南地区的空军基地和机场,确保海上交通运输的安全和本土不被轰炸。在这次战役中,日本虽然占领了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但中国幅员辽阔,有许多适宜修飞机场的地方,抗日热情高涨的中国农民能够迅速地修建飞机场,往往是日军毁掉了一个机场,马上就会有两个新的机场产生。所以日本本土和海上运输线仍处于中美空军越来越严重的打击下,据统计1944年中美空军对日本本土和各占领地共投下了3623吨炸弹。而日军新打通的大陆交通线,因为失去了制空权,经常被中美空军截断,无法发挥有效作用。日军以大量的人力物力损失,换回了一条基本上无用的大陆交通线,不能不说是战略上的失败,日军自己也承认此次作战“在战略上毫无意义。” 第三,豫湘桂战役日军投入了庞大的兵力和战略物资,使得其它战场得不到有效援助而不断失利。豫湘桂战役日军总共投入兵力约50万,马10万匹,汽车1500辆,飞机250架,战线长达2000多公里。如此庞大的部队和战略物资陷在豫湘桂战场必然使其它战场失去了有效的机动力量。在豫湘桂战役进行期间,中国远征军发起滇西战役;中国驻印远征军和美军进行了密支那战役;中英军队合作,打通了中印公路;中国远征军、驻印军与盟军会师碗町,完全打通了滇缅公路。在太平洋战场上,盟军也不断取得胜利,步步进逼日本本土。所以,豫湘桂战场日军虽暂时得手,但不能抵消其它战场的失败,得不偿失。 第四,豫湘桂战役的溃败,迫使国民政府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以缓和人民的不满和争取盟国支援,使日军在中国正面战场也陷入了更加不利的境地。国民政府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为号召,发起了一场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结果编成了9个师12.55万人由知识青年组成的青年远征军,并集中36个师由美国装备训练,准备用于对日反攻。制订了首先在南方反攻打通对外补给线,再收复全国失地的全面反攻计划。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取得了滇缅战场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其东调正面战场参加反攻。这样,日军形势更加恶化了,加上敌后战场局部反攻的胜利,日军在中国战场已是四面楚歌。 第五,豫湘桂战役战线过长,直接影响了日军后来的战略收缩,加速了其灭亡。随着战局的急剧恶化,日本在1945年初制订了本土作战计划。日本准备把华中沿岸要地、台湾、南海群岛、硫磺岛等作为外国防线,在这些地区进行强韧的持久作战。1945年初至春夏间,日军统帅部决定收缩在华日军,加强外国防线的防御。但由于大量日军精锐陷在长达2000多公里的中国中南和西南部豫湘桂战场,一时无法调出。而太平洋战场上美英已逼近日本本土,苏联对日宣战后进兵神速,使日本的本土作战计划完全破产,只能无条件投降。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新中国外交为何实行“一边倒”的方针
- 下一篇:“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