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教学教案:经济制度(2)
http://www.newdu.com 2025/05/22 03:05:21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多处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板书) (注:只有让学生明确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此,教材未说明,教师应给予适当补充。) (教师)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问)你能举例说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对人们生活及国民经济的作用吗?(学生讨论。略)(教师归纳)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有处于扩大就业:有处于促进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活跃市场,满足人民生活多方面的需要;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资金积累;外资经济不仅可以得到外国的资金和技术设备,还可以直接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例如,据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1995年底,在全国652万个乡镇工业企业和生产单位中,集体所有制企业只占18.9%,其余81.1%的企业主要的就是个体和私营企业;在7318万从业人员中,集体所有制占56%,个体和私营企业约占44%,后一数字惊人地说明它在解决社会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就业问题,不仅在农村存在,在城市也存在。国企改革深化后,为了转变机制,提高效益,部分职工下岗是加大改革力度所不可避免的。为下岗职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单靠国有企业本身的调整是不能胜任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受国家财政力量的制约,它将为扩大就业提供广泛的机会。 综上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整体中具有不可替代性,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总体结构中的一个必要的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在完善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要继续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对它们进行监督管理”。 (指导划书第40页第1自然段) (引导过渡)以上我们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的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下面我们来进一步认识这项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客观必要性。价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优劣,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化程度的高低为标准,而查看它是否适合现时的生产力状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划书第40页第2段粗体字)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板书) (注:此问题的重点,但有了前边知识的铺垫,学生接受起来难度不大,故用课堂讨论法。 (教师设疑)为什么在这项基本经济制度中要坚持公有制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教师归纳)回答正确。这就是坚持这面基本经济制度的第一个原因。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板书)并指导划书和40页第3自然段) (教师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上进一步分析说明) A、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我国作用社会化大生产的集中表现的现代化机器大工业已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必然在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保持强大的有活力的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社会主义 方向,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才能逐步消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注:下面引导推出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第二个原因) (教师)请同学们看书第40页的“忆一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同它相适应;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教师设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对我们理解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要求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所有制结构必须与生产力发展状况上适应。 (教师归纳)回答正确。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板书并指导划书第40页倒数第2自然段) (教师讲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虽然有了明显的发展,但生产力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发展也不平衡,生产力呈现多层次性。首先,从物质技术基础看,既有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机械化、自动化的大生产,还有使用简单工具、靠手工劳动的小生产。其次,从生产经营的社会化程度看,既有高度社会化的生产经营,又有社会化程度较低的生产经营,甚至还存在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第三,从不同地区看,城市高于农村,沿海高于内地,内地高于边区,如京、津、沪、穗等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与云、贵、青、藏等边远省区生产力水平差距是很大的。最后,从国民经济各部门看,工业高于农业、商业、服务业,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物质技术条件和生产经营社会化程度也悬殊。加上人口多、底子薄,人民生活水平仍然不高,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和人民没有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这种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不能建立整齐划一的公有制,只有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才能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注;第40页下段~第41页上段的辅助文是说明我国生产力水平多层次性的实例,可由学生自己看书。下面接着引导推出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第三点原因。) (提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学生回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提矛盾。 (教师归纳)回答正确。这个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指导划书第41页下段~第42页上段粗体字)所以,不仅公有制经济要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同样要鼓励其发展。这就是要坚持此项基本经济制度的第三点原因: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板书并指导划书第41页下段) 习题精选 一.单选题: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 ) A.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B.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D.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决定的 2.目前我国农村的集体经济实行的家庭承包为基础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经济制度之所以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主要是因为( ) A.它改变了农村所有制,使之同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力状况相适应 B.它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 C.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结合起来,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 D.它既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又调动了个人、家庭的积极性 3.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既要以市场为基础,又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 ) A.商品经济本身固有的特点 B.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特点 C.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D.现代商品经济的特点 二.多选题: 1.下面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 ) A.混合经济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B.国家和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 C.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企业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A.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垄断地位 D.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先地位 3.我国现阶段,下列收入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 ) A.个体户获得的劳动收入 B.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获得的税后利润 C.企业承包经营者的年薪 D.公民在银行存款获得的利息 三.简答: 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 四.辨析题: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必须巩固加强公有制经济,就应该把一切经济活动纳入公有制经济轨道。 五.论述: 表一:工业总产值在各种所有制经济中的比重(%)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19787821.80.2 199628.539.432.1 注: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占76%,对国家贡献率占65%以上。 表二: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所占比重(%) 煤炭 采选石油、 天然气水电、 煤气钢铁民航铁路邮电 国有资产9595959595100100 生产总值80 以上959080 以上95100100 请结合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 (1)表一表二分别反映什么现象 (2)两表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单选题: 1.C 2.D 3.B 1.ABCD 2.AB 首先,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整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其次,这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因此,按劳分配也必然成为分配方式的主体。但与此同时,在公有制之外,还存在着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因而也就必然会存在着多种非按劳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才能促进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率。第三,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有者凭生产要素的贡献获得自己相应的收入,才能激励人们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因此,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四.(1)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其中国有经济后主导地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体现共同富裕原则。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原则。(2)我国现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并且生产力水平具有多层次性和发展不平衡性,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才能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应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事各种经济活动,而不是纳入公有制经济轨道。 五.(1)从表一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在工业总产值方面的比重下降了,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业总产值方面的比重上升了。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表一还反映了公有制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占67.9%,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76%,对国家贡献率超过65%。说明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表二说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表一和表二共同说明了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另外,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高一政治教学教案:企业的经营者3
- 下一篇:高一政治教学教案: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