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教学教案:经济制度
http://www.newdu.com 2025/05/22 01:05:00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识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含义,我国农村的经营体制,我国现阶段几种主要的非公有制形式;明确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以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如,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 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都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的。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调查、问卷调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研究性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调研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当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特别是通过对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现共同富裕,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有能力对市场经济实行强有力宏观调控等必然性的分析,使学生从理论的高度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多,人均自然资源贫乏。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资源的 有限性有更明确的认识,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意识,自觉地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的教材分析 本节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 l.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本节的基本观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本节的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如何正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l公有制为主体的含义 (1)否定了过去在所有制关系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单一公有制的 (2)表明中国不能实行私有化,而要坚持公有制的经济基础。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既要有数量的界定,又要有质的限定。党的十五大报告突破了“以单纯量的比重来衡量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认识误区,确立了“质、量统一”的定性观,明确指出“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A从数量上看,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克服两种片面的认识: 一要走出以纯国有经济代替公有经济的误区。公有制占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占主体。国有经济比重有所下降,并不会改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的内涵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分。 二要走出片面强调份额、数量的误区。在1985年以来的10年中,虽然工业公有资产在工业总资产中的份额有所下降,但工业公有资产总额从1985年不到1万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7.5万多亿元, 10年中增加 6倍多,为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说明份额下降,但总额增加,实力加强。 B从质量上看,公有资产占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这就打破了过去认为国有经济越多越好、比重越大越好的传统思想观念。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近30万家,分布在工商业的各个领域。由于战线过长,造成国营企业规模小而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比如,我国500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额和利润总额还不及美国500家大企业的前3家。因此,现有国有企业应该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战略性改组,通过破产兼并、扩股融资、债务重组等多种运作方式,将国有资产从效益差的领域或国有经济不应进入的领域中抽出来,集中到国有经济应该而且可以加强的领域。这样,虽然由于破产兼并,国有企业每年减少千百户,但国有资产由此迅速由低回报产业向高回报产业转移,向大型企业集团聚集,从而提高国有资本素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最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说,从质上看,公有资产要通过优化重组加强其主体地位。 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质量情况,可以从装备水平这一侧面得以反映。据1996年对全国工业大中型企业1180种主要专业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的普查,按设备原价计算,达到国际水平的占 26.1%,比 1985年提高 13. 2个百分点;属国内先进水平的占 27. 7%,提高 5. 9个百分点;属国内一般水平的占 33. 4%,下降 13. 6个百分点;属国内落后水平需淘汰的占 12. 8%,下降5.5个百分点。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A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金融、通讯、铁路、航空、电力等), 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B国有经济要增强自己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扩大。 例如, 1985年以来,虽然纯国有工业产值的比重从1986年的64.9%下降到1995年的34%,但没有改变公有制工业占主体的格局。1995年末,公有制工业产值比重为80%,资产总额达85%。又如,虽然目前国有经济只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34%,但1996年在全国工业企业利税总额1万亿元,国有经济就达6000多亿元,加上集体经济的2700多亿元.两项合计,公有制经济利税总额共为8776亿元,贡献率达88%。这说明,国有经济虽然比重下降,但它的绝对值却是居于绝对主导地位的。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的教法建议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既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又是需要理解的知识。所以,首先应该对该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教法建议:通过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调查、问卷调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研究性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调研的能力。 例如第二框教学可引导同学读图: 图一,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变化; 图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所有制结构变化 然后课堂思考,并议论这种变化的客观原因 最后课堂讨论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多种所有制共向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教学设计方案 复习提问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是什么?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划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昆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在我国出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还存在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即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讲授新课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板书) 我国现阶段几种非公制经济成分(板书) (注:这部分知识不难,可采用阅读讨论法。) 1)个体经济(板书) (提问)你能举出几种个体经济的例子吗? (学生回答)如服装加工部、自行车、手表修理部,早点服务部,小饭馆,弹棉花加工部,小日用杂品店,小副食店,蔬菜水果小摊贩等。(教师归纳)同学们回答正确。个体私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小手工业、零售商业、饮食业、修理业、服务业、运输业等。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个体经济的含义、特点及其地位、作用。 ( 1)含义: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所有制经济。 特点: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一般不剥削他人,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 2)地位: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种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指导划书第38页第4自然段) (提问)请回答第38页“议一议”中所提问题;日常生活中,个体经济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学生回答后看书第38页第5段辅助文。 (3)作用:个体经济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可谓“船小好掉头”。现阶段,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小商品生产、发扬和发展传统技术、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生活以及增加劳动就业等方面,个体经济发展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私营经济(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第38页倒数第1、2自然段并回答以下问题: (1)私营经济的含义;我国私营经经济的地位、作用。 (学生看书后回答) ( 2)私营经济的含义: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划书第38页倒数第2段) (3)我国私营经济的地位: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 (提问)在我国私营经济与个体初级阶段的一种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个体经济、私营经济都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为基础的私有帛经济,这是它们的共性。它们的区别在于,个体经济的经营者既是私有者又是主要劳动者,收入来源主要是个体经济者得家庭成员的劳动,有的也雇少量学徒、帮工,但数量少,一般一、二人,起帮工或助作用。私营经济中,雇工数量多(八人以上),雇佣工人提供的剩余劳动是企业主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的私营经济与资本主义企业也有明显的区别;我国的私营经济受到社会主义国家法律、政策的制约,私营企业主的剥削程度是受限制的;私营企业中的经济关系、管理方式、分配原则、福利制度等无不受公有制经济单位的影响,其原料来源程序、能源供给、产品销售、定价等无不受公有制经济的制约。 (4)私营经济的作用:在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的存在和适当发展,可以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的资金,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可以吸收劳动者就来,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的和国家财政收入;同个体经济相比,私营经济规模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较高,对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也有积极作用。 3.外资经济(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39页第2自然段并说出;1)外资经济的含义和内容;2)外资经济的地位。 (学生阅读后回答)1)外资经济的含义和内容:外资经济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的关系、吸引外资而建立起来的所有制形式,它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济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以及外部独资企业。 (教师补充)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根据我国法律,按照平等互利原则,经我国政府批准由外地人或港、澳、台公司、企业、个人同我国公司、企业共同投资兴办的合营企业。两进提区别在于:中外合资经济企业是按股份公司形式设立的“股权式”合营企业。合营双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按股份红。合营双方由投资数额的大小确定股权,投资数量大,股权就大,在收益分配中所得的份额就多,担负的风险也大,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则是一种“契约式“合营企业,双方按协议确定投资方式、各主责任和收益分配比例。这类企业一般由我方提供场地使用权、资源开发权和厂房设施等作为投资,外方合作者提供先进技术、资金和设备作为投资。双方合作期满,按规定,企业的全部资产都归我方所有。 外商独资经营企业是外国或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经我国政府批准,在我国境内兴办的单独提供资本,自行经营、管理,自行销售产品,自负盈亏的企业。 (学生回答)2)地位:外资经济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种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 (教师补充)有人怀疑引进外资、发展外资经济会不会冲击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会不会使我国经济受外资控制,我国市场会不会被外资经济占领。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因为决定我国经济基础性质的是居于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阅读讨论)请同学们看书第39页第3段的辅助文。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从甸实行中外合资兴建广东亚湾核电站的例子,说明发展外资经济,对于加速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是有利的,不会削弱和动摇甸的社会主义制度。 (教师)回答正确 (引导过渡)(注;先指出我国出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以为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打下基础。)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按其所有制的根本性质划分,要分为两部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其中占主体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它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的境外资本部分(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以及匀商独资企。)各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所有制结构(划书第39页第4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制度。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空入理解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我国出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板书 1)基本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者共同构成基本经济制度。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板书) (指导划书第39页第4段:“我国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缺不一可。”)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板书) (教师设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 “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否定了过去在所有制关系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单一公有制的模式;另一方面,表明中国防大学能实行私有化,而是要坚持公有制的经营的基础。(教师设疑)如何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呢?(注:此问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讲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首次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越,即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第二, 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指导划书第39页倒数第2自然段)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既要有数量的界定,又要有质量的限定。党的十五大报告突破了“比单纯量的比重一衡量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认识误区,确立了“质、量统一”的定性观,明确指出“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从数量上看,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克服两种片面的认识: 一是要走出以纯国有经济代替公有经济的误区。公有制占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占主体国有经济有所下降,并不会改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的内涵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分,例如:二是要走出片面强调从额、数量的误区。在1985年以来的10年中,虽然工业公有资产在工业总资产中的份额有所下降,但工业公有资产总额从1985年不到的1万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7.5万多亿元,10年中增加6倍多,为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说明份额下降,但总额增加,实力加强。 从质量上盾,公有资产占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这就打破了过去认为国有经济越我越好、比重 大越好的传统思想观念。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近30万家,分布在工商业的各个领域。由于战线过长,造成国营企业规模小而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比如,我国500家大型国有企业经济的资产总额和利润总额还不及美国500家大企业的前3家。因此,现有 有企业,应该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战略性改组,通过破产兼并、扩股融资、债务重组等多种动作方式,将国有资产从效益差提领域或国有经济不应进入的领域中抽出来,集中到国有经济应该而且可以加强的领域。这样,虽然由于磙产兼并,国有企业每年减少千百户,但国有资产由此迅速由低回报产业向高回报产业转移,向大型企业集团聚集,从而提高国有资本素质,增加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最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说,从质上盾,公有资产要通过优化重级加强其主体地位。 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质量情况,可从装备水平这一侧面得到反映。据1996年对全国工业大中型企业1180种主要专业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的普查,按设备原价计算,达到国际水平的占26.1%,比1985年提高13.2个百分点;属国内先进水平的占27.7%,提高5.9个百分点属国内一般水平的占33.4%,下降13.6个百分点;属国内落后水平需淘汰的占12.8% ,下降5.5%.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注:此问题,本节的第一框已经讲过“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故这里只需采用复习提问法将有关观点再明确一下即可。) (学生回答)在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金融、通讯、铁路、航空、电力、石油、天然气、冶金、化工等),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第二,国有经济要增强自己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它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扩大。(教师归纳)回答正确。综上分析,应从两个层面上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首先,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其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特点要强调指出的是,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经,在这个前提下,即使国有经济比重减小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不会削弱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例如,1985年以来,虽然纯国有工业产值的比重从1985年的64.9%下降到1995年的34.0%,但没有改变公有制工业占主体的格局。1995年末,公有制工业产值比重为80%,资产总额达85%。又如,虽然目前国有经济只占GDP的34%,但1996年在全国工业企业利税总额1万亿元中,国有经济就达6000多亿元,加上集体经济的2700多亿元,两相合计,公有制经济利税总额共为8776亿元,贡献率达88%。这说明,国有经济虽然比重下降,但它的绝对值却是居于绝对主导地位的。(资料来源:光明日报1997年12月30日第6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高一政治教学教案:企业的经营者3
- 下一篇:高一政治教学教案: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