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资料]高一地理知识重点(4)
http://www.newdu.com 2025/05/21 01:05:2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 (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 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 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锋面系统 锋面类别图示符号表示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降水位置举例 冷锋暖气团控制:晴;气压低阴天、下雨、刮风、降温锋后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 暖锋冷气团控制:晴;气压高连续性降水锋前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压:高低压 气流:气旋和反气旋 图:会判断;会画风向 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 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 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 锋面气旋(重要!) 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 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8-1气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 B海陆位置: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 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 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 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8-2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 ——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 ——温带气候分为三种: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 气候成因 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 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 气候分布 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现象产生原因污染物危害对策 温室效应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二氧化碳海平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 臭氧层的破坏使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氟氯烃等太阳紫外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酸雨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最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