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教案:实践的特点(1)
http://www.newdu.com 2025/05/24 06:05:00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为了帮助各位学生掌握教材重点,更好地高效率的进行学习,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各科知识点教案,让同学们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学习。以下是《高二政治教案:实践的特点(1)》,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政治教案:实践的特点(1) 实践的特点 A客观物质性 (不是主观的思维活动) a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实践的主体:人(体力与脑力的结合体) 实践的基本要素 实践的手段:工具和设备(如仪器) 实践的对象:客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 b实践的过程、结果具有客观性,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举例】教育的结果:全面发展的学生;迎评的结果受 过程的制约(资料设施、访谈、听课、测试、专业剖析);结果:三方受益 B主观能动性 (不是消极、本能活动) 实践活动与其它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本质的区别。实践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举例】人类饮食:精挑细选、粗细搭配、色香味俱全、讲究营养、健康(美食节)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类是有思维、有理性的社会性动物,人在行动之前总会有明确的目的和方案,然后才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去改造客观世界。在自觉运用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成果去指导实践,把原有的东西改造为新的东西,创造出客观世界原来没有的新的东西。 【举例】人化的自然、社会的繁荣(见P43图片) C社会历史性 (不是个人的孤立活动) a社会性:实践活动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行为。 【举例】WTO成员国之间共同遵守规则、 企业职工、学校教师之间的分工协作、群策群力 【举例】鲁滨逊漂流记 b历史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践活动也在发展。人类的实践活动永远不会停留在同一水平上。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实践活动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无止境地发展着。实践主体的能力和实践的手段达到的程度以及实践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这就是实践活动的历史性。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探究】P42A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B简要分析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与上述观点的不同 【提示】A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B杜威:将人的实践活动等同于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费尔巴哈:将实践活动等同于理论活动;黑格尔:将实践活动等同于思维活动。 更多2015年高考备考资料、2015年高考动态、高考改革信息,请关注高考网(http://gaokao.koolear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