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备考:必修复习要点之主要考点4(2)
http://www.newdu.com 2025/05/21 12:05:21 新东方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分析: 区域农业布局体现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条件的适应和改造,以适应为主。农业生产必须与自然条件相适应,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否则,会陷入经济效益不断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恶性循环。 不同自然因素对农业布局有不同影响,主要控制因素是地形和气候。 地形:从宏观看(大区域图)——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或牧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湿地(湖区、库区等)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从微观看(小区域,通常为等高线图)——坡度较大的山地适宜营造水土保持林,较缓处可发展经济林木(如茶叶、果树等)或修筑水平梯田,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可发展种植业,湿地发展水产养殖业。 气候:热量——不同热量带有各自的典型农作物品种。水分——不同的干湿状况决定不同的用地类型:湿润地区—水田,半湿润地区—旱地,半干旱干旱地区—草地。 3、区域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总体认识: 区域农业发展通常以中国地区为例,可迁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其它地区。中国农业发展总体和实现两个转变,即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向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因此首先要明确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区别。对落后地区的农业发展来说,传统农业的特点就是其面临的问题,现代农业的特点大致即其发展的方向: 产业结构:中国农业大多为传统混合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结构单一而缺乏特色;以自给自足为目的,产品多样而缺乏优势。 农业投入:低。 农业技术:劳动密集,手工劳动为主(精耕细作), 经营方式: 粗放 农产品商品率:低 农民收入:低 增收措施:扩大生产规模(垦荒、扩大载畜量等),外延式扩大再生产 农业生态: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荒漠化、水旱灾害) 传统农业:选择具有区域优势的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集中生产。特色突出,优势明显。 产业结构:资金技术密集高,生物技术、机械化程度高 经营方式: 集约 农产品商品率:高 农业投入:高。 农民收入:高。 现代农业: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良品种等),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能源消耗大(农业污染较重)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高二地理备考:关于黑洞问题解析
- 下一篇:高二地理备考:必修复习要点之主要考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