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地理 > 综合辅导 >

高一地理必修2试卷


      为广大考生准备的高一地理必修2试卷,有关高一地理必修2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学习网完备的资料库为广大考生提供全面的备考参考。以下是高一地理必修2试卷:高中一年级地理必修2 模块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2和图3并回答1—2题。
    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D.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2.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A.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B.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C.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
    D.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指引
    2004年10月,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现场实测结果表明:稻谷结实率达95%以上,每亩高产847公斤,并筛选出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两个中国新型香米新品种。这一结果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继续领跑世界。回答下面两题。
    3.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最主要的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高温多雨 C.土壤肥沃 D.农业技术先进
    4.从材料的分析可知,我国推广超级高产杂交水稻的重要意义是
    A.提高粮食总产量 B.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劳动效率
    C.发展农业技术
    D
    .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
    读图4回答5—6题。
    5.如果图示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则
    A.A曲线可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
    B.A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速度快
    C.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6.如果图示曲线表示传统工业和新工业发展速度,则
    A.曲线A代表新工业的发展过程
    B.曲线A所代表的工业往往要求分散分布
    C.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产品特点是“轻、薄、短、小”
    D.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多是接近原料产地或动力基地
    2004年12月30日,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结合我国“西气东输”主
    干管线示意图,回答7—8题。
    7.“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
    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
    8.“西气东输”管道的开通,对西部
    地区的好处有
    A.变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B.改善西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C.提供大量劳动力和资金,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D.解决西部能源紧张状况
    图7为某地生态园的生产体系示意图,读图7回答9—11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污染大气严重
    B.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靠近消费市场
    C.该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属混合农业
    D.图中的农业按投入的多少属于密集型农业
    10.该生态园
    A.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 B.促进了甘蔗种植的企业化进程
    C.摆脱了生产季节性和地域性
    D.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11.循环经济是21世纪发展的新亮点,该生态园的生产方式是循环经济模式的重要实践。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解决的两大难题是 ①庞大的人口数量 ②生态恶化 ③资源超常规利用 ④经济超常规增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对交通运输线的选择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经济发展 B. 历史条件 C.民族分布状况 D.自然环境 A.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B.由于自然条件各要素在为断的变化 C.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优良品种的培育 D.化肥、农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许多农产品的产量 13.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14.下列工厂区位选择合理的是
    A.渔场附近建水产品加工厂 B.林区建家具厂
    C.麦产区建面粉厂 D.科技发达地区建电视机装配厂
    15.在我国的大城市和大的工矿区周围适宜发展为
    A.粮食生产基地 C.棉花生产基地 B.蔬菜、肉蛋、牛奶等产品的生产基地 D.出口型的农业生产基地
    16.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17.在交通运输的各种形式中,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是
    A.航空运输 B.管道运输 C.内河运输 D.铁路运输 A.公路运输的应用最广,对各种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 B.大宗需要长距离运输的货物,应选择铁路或水路运输 C.水路运输历史悠久,运输量大,且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最小 D.目前,交通运输的联系范围越来越广,运输速度越来越快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18.关于交通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19.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是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城市数量增加
    A、单位面积产量低,但商品率较高 B、科技水平高
    C、灌溉便利,水利工程量小 D、机械化水平低,单位面积产量高 20、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是:
    21.下列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部门的是:
    A.水果罐头厂 B.啤酒厂 C.电子装配厂 D.制鞋厂
    22.每年春节期间铁路客运都要面临“春运”压力,其主要的原因是
    A.铁路运输速度慢 B.铁路货运量大 C.民工人数多 D.为了安全减少车次
    23.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到国外去留学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学成后不归国,这种现象对我国的影响是
    A.可减轻人口的压力 B.可缓解就业的压力
    C.造成优秀人才的流失 D.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
    24.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②东南部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③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大 ④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5.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②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③市区交通拥挤 ④为了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拓宽城市地域范围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②④
    26.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是
    A.沿铁路分布 B.沿河设城 C.沿公路分布 D.临海分布
    某企业于20世纪末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建立乳品加工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1世纪初,该企业又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分厂。据此回答27—28题:
    27.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呼和浩特建乳品加工厂的优越条件是
    A.靠近原料产地 B.交通运输便捷 C.市场庞大 D.技术领先
    28.吸引该企业在北京、上海建立分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廉价劳动力 C.消费市场 D.先进技术
    读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回答
    29—30题:
    29.阶段③最有可能是
    A.原始农业阶段 B.种植业阶段
    C.工业化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30.影响③④阶段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战争
    C.国家政策 D.社会经济
    图1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大产
    业的就业构成,读图1回答31~33题:
    31.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37.6︰17.4︰45.0
    B.31.6︰30.5︰37.9
    C.15.5︰24.5︰60.0 D.37.6︰24.5︰37.9
    32.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3.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选对的2分,只选一个且对者得1分,其余均不得分。)
    41.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是由该地区的资源状况决定的
    B.科技越发达,该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越多
    C.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D.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高新科技成果交易会于2007年10月在深圳举行。据此,回答42—43题。
    42.下列关于深圳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区位优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B.水陆空交通便利
    C.文化科技较发达,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 D.工业传统基础好 43.20世纪80年代以来,深圳经济特区有大量人口迁入的原因是
    A.政治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
    C.轻工业快速发展 D.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
    44.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钢铁工业区位指向变化:铁矿石→煤炭→港口
    B.工业地域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C.工业城市形成:钢铁厂→钢铁工业区→钢铁城市
    D.工业城市形成:面粉厂→糕点厂→糕点城
    读图8,“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完成45-46题。
    45.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
    B.近些年来,乙国老龄人口比例小于甲国
    C.20世纪末,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
    D.乙国代表了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情况
    46.甲、乙两国人口的变化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A.甲国的社会负担加重
    B.乙国城市化进展减慢
    C.甲国劳动力严重短缺 D.乙国的环境污染加剧
    47.图9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判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
    A.炼铝、服装、家具制造 B.炼铝、制糖、服装
    C.汽车、造船、水泥 D.炼铜、奶制品、制鞋
    据外经贸部的资料,到1999年,中国累计吸引外资总额为3000多亿美元,其中大
    约只有1/30流向西部地区。国家促进西部开发的政策在“2000年中国西部论坛”上首次披露后,中外著名企业投资西部势不可挡.据此回答48—49题:
    48.从工业区位因素分析,西部吸引外资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炎热干燥,自然条件差 B.交通不便,运输费用高
    C.基础设施落后,建厂投资大 D.劳动力不足,技术落后
    49.近年来,跨国公司开始涉足西部,主要是因为那里
    A.矿产资源丰富 B.旅游资源丰富 C.劳动力素质高 D.市场前景广阔
    50.以下关于苏州的地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苏宁电器、国美电器和五星电器选择在苏州市区观前街一带的主要原因是政
    策指引
    B.国际最大的珍珠批发市场落户相城区渭塘镇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交通最优
    C.苏州中华蟹养殖业发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水源条件好
    D.苏州特产能够大量出口到欧美的主要原因是河网稠密、江海联运。
    第Ⅱ卷
    二、 综合题:
    (1)1949年——1957年,我国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2)1975年以后,我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有何特点?
    (3)1965年后,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我国目前属于哪一种人口增长模式 。
    (5)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这一年净增人口为 。
    高中地理科的知识大体可以为两种,一种是记忆量较多的部分,比如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另一种是需要理解、应用多些的部分。比如自然地理,这其中通常还涉及到计算。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在看书时要记好并与实际联系起来,要记住关键语句。而自然地理则应深入了解推算的原理。按照这些规律来看,把书本上的知识结成网络,就能在运用时更加灵活自如.
    学习网为广大考生提供完备的地理识记技巧、学习方法与常见题型,方便广大考生阅读参考。预祝广大考生取得好成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