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地理 > 综合辅导 >

地理满分学霸经验分享,2020年高考生必看!


    来自浙江省的19级余同学现就读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她在高考地理中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大家快来与小编一起看看她有哪些想与你们分享的经验和心得吧!
    
    01
    巩固基础
    1.自然地理
    ——只靠死记硬背很难取得很好的成效
    我们可以从每个自然地理的知识点背后蕴藏的一系列原理性的知识着手,理解其中原理,就不会困惑于知识点的表象。另外,一些出题老师喜欢“反套路”来测试我们是否掌握了原理性知识。
    2.人文地理
    ——记忆的重要性更加显著
    除了画简单示意图和框架外,在考试前将书本仔细地阅读数遍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也要特别注意一些容易忽视细节案例和有可能会以材料形式出现的填空题。
    3.区域地理
    ——注意分析的角度(可能包含自然和人文)
    尝试从更多的角度回答,不死记内容硬套模板,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02
    学习经验
    1.巧用地图
    ——地图包含了地理位置及其气候和地形特点
    地图的记忆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功,以轮廓开始,到相对位置结束。但我们可以发现在考试中,试题不会给出完整的地图,往往截取地区的某个方面进行提问。因此,在记忆整个地图的同时,我便特别记忆特殊地理位置和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如红海、地中海、阿拉伯半岛的突出区域、南美洲的好望角、白令海峡等。地图展现的不仅仅是地理位置,还包括其中的气候和地形特点,叠加记忆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来龙去脉,明白气候与风带气压带与降水量与地形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2.图像转化(繁复—简单)
    ——从大段文字中提取要点,构建自己的理解框架
    将大段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分析图像或者思维导图利于记忆,同时可以避免要点的遗漏。我们复习中夯实基础时,可以综合多个地理要素进行全面地归纳和梳理;将每部分的考点内容制成思维导图或分析图像,从而构建知识的框架,当然我们也可以不仅仅局限在自然地理,自然地理也能与区域地理和人文地理相关联。有框架,有体系的知识更易于关联和记忆,并且能够在解题时增加对知识点的敏感性。我们可以整理如下图类似的图形,表示了在内陆水循环过程中森林对水土的涵养与保护作用,将水循环与地形地势结合在一张思维导图中,解除了文字的枯燥。
    
    3.知识点与现实的联系
    ——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有意识地积累生活常识、留意新闻故事可有效避免低级的常识性错误。
    例如“香港等国际都市的用地不紧张,地价低”,这类不符合常识的答案可以直接排除。除此之外,生活经验和新闻报道能加强我们对一个地区生产生活的全面了解。例如“澳大利亚的澳毛是享誉全球的羊毛”,那么我们可以思考牧羊区:草原养羊区和农牧混合区,划分来源的气候条件(洋流、风带)和地形地势,并且考虑工业条件、区域发展、旅游管理等方面。由现实中生动形象的例子做支撑,我们或许能更好地记忆相关内容。
    
    4.建立区域联系
    ——区域是要素综合的载体,也是时空综合的体现
    区域差异的客观存在性,需要建立联系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在区域地理的复习过程中,可以着重关注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用区域综合的思维考虑地理问题,锻炼理性思维能力,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不单单仅限于小小的框架中,把我们能联系到区分开的都进行思考辨认,避免出现“一点说到底”的情况。
    
    5.拓宽地理视角
    ——地理学从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
    地理学是实际的、多元的,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新的问题。遇到不容易上手的题型就可以记下来,整理好错题本,但也不能过度拘泥于曾经的错题。在我们休息时间,可以多看与地理知识有关的纪录片、杂志等,比如《航拍中国》《中国国家地理》;也可以看看公众号,比如《地球知识局》。以多种形掌握地理知识,既可以可以增强记忆点,也能帮助我们开拓视野,感受地理世界的美好与真实。
    
    
    04
    考试技巧
    1.概念区分
    地理试题中出现多个专业名词时,一个字的区别往往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答题方向,而每一个地理名词背后都蕴藏着相关的知识点和与此有联系的其他概念。我会将在做题时遇见的地理名词概念用本子记录下来,配上相关的题目以便理解,因为积累和熟悉专业地理名词,能够让我们快速抓住要点。积累相关陌生的地理概念,使我们开拓思路,这样遇见从未见过的概念名词,也不会一头雾水了。
    以下有几组易混淆的地理概念:
    ①产业类型&产业部门
    ②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
    ③生长期&生长周期
    ④城市热岛效应&阳伞效应
    检测一下自己是否火眼金睛头脑清晰吧~如果有不确定的快去翻书求证
    2.图像解读
    解答图表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找准信息。标题、设问、横、纵、对比、单位、注解都十分重要。从图像中了解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进行整合再用于解答题目,便不会无从下手。
    对于难理解的关系图像,我们可以进行横比(说明两者的差距)、纵比(说明变化,增长或者减少)。如果有多个表格,要记得以联系思想在不同表格之间也要进行交叉比较。
    答题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只结合图表标题和设问空谈图表、不分析图表就作答、照抄图表中的数据。善于总结,才能更加精确地达到要点。
    3.大题模板
    模板的适当记忆,能够使我们在做题时更加全面的了解和区分不同题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和拓宽思路。不能只局限于老师上课的内容,在做题时遇见新的答题思路和方向,都可以不断在笔记本上进行补充记忆。
    以下是我在做题时的“五步走”
    (1)细审“题干”。牢牢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2)列出“模板”。是时候拿出属于自己的知识宝库啦。
    (3)仔细“筛选”。模板虽然万能但是万万不可照搬照抄,而要进行筛选。我们可以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有层次的答题,更能让阅卷老师抓住要点。
    (5)书写答案。最终的答案书写我们也要牢记几个原则:运用 “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地理看似是一个文科,但是除去文科的常规记忆内容之外,还需要用理科思维去分析题中的信息并适当的产生一系列的联想。希望学弟学妹们积极调整心态,沉着冷静备考,相信自己和老师。预祝大家取得满意的成绩,我在川大等你来!”
    本文内容综合来源网络,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