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资源 优势:①耕地面积大(总面积大,占全国1/5;人均面积大,是全国2倍;每个劳力负担面积是全国5倍;地势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②土壤肥沃(有机质含...
一、自然资源(能源和农业关系) 1、联系 ①农业生产的对象为动植物;②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气候、水、土壤等;③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对象,如耕地――种植业、森林――林业...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 按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观察对象 最佳位置 举例 千峰万壑(峰峦) 远距离俯视 武陵源群峰(图4.9) 江河的曲线、湖海的矿景 远距离俯...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
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地区 分界(活动积温) 地形 温度带 景观 土壤 农作物 耕作制度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区 3200 4500 7500 山环水绕 平原广布 寒温带 中温带 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肥...
区位布局"是指人类活动在地域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如农业布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交通布局等,这部分内容是人文地理学科发展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运用这些理论能解决现实生活...
1、地理背景: ⑴特征: ①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②千沟万壑,支流破碎 ⑵脆弱的生态系统: 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a.地理位置特殊,多处过渡地带b.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毁林开荒...
1、背景 地理区位优势: ①海陆位置: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与海洋国土的结合部 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 ②相互位置:近港、澳、台;内靠经济发达的珠...
北方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 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华北平原地下水...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剃度开发理论的引入和发展,我国以陈栋生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学者提出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并被作为我国政府组织国民经济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地域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