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知:高一地理重点知识汇总(4)
http://www.newdu.com 2025/05/20 02:05:36 高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1)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 其组成和过程图示: 外力作用(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 变质岩岩浆 熔化 (2)地壳物质循环对地表的影响 概括: 内外力不断相互作用,地内与地外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有深刻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与此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 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变化的作用(长期来看以内力为主) 地质作用分类主要来源作用结果主要表现形式其它 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使地表高低不平地震、火山地壳运动(水平运动为主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太阳辐射使地表趋于平坦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其中风力和流水的作用图要求会识别:P99—P100图)水蚀地貌(水流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黄土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水积地貌(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蘑菇、戈壁)风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 其中地壳运动的结果——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基本形态地貌表现与人类生产关系 褶皱背斜、向斜(要求会依据倾斜形态判断)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形倒置及成因: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顶部:油、气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向斜槽部:水 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陆地水体类型 分类备注 空间分布地表水:河水、湖沼水、冰川水等地下水:潜水、承压水(图4.21要会判断)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水循环周期静态水:冰川水、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等动态水: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利用程度易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其它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以河流为例) 其中大气降水是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 注:课本P103的两幅图要会判别各是哪种补给。 补给类型汛期时间影响因素在我国的分布 雨水雨季(我国为夏秋)雨量东部季风区 冰川融水夏季气温(冬季断流)西北地区 河、湖、地下水间有水源互补关系(决定于水位是否更高);自然界水资源不断运动更新和相互循环转化湖泊水和水库可调节河流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鄱阳湖和洞庭湖) 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A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P70图3-3 (图中热量收支因素、盈余区和亏损区所分布的温度带、由盈转亏点所在纬度) B表层海温的纬度分布——P71图3-5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原因在于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结果) C垂直海温的变化——P70图3-4 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注意图中曲线变化趋势);1000米以下深层海水保持低温状态 海水盐度 A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B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P71图3-5 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高低纬度减少 原因:赤道略低——赤道多雨,降水多于蒸发; 副热带最高——副高控制,蒸发大大多于降水 向高纬减小——温度降低,蒸发弱,降水多于蒸发 C影响盐度的因素 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外海与大洋;从低纬向高纬盐度高低的主要因素 淡水注入:近岸(河口) D红海盐度最高——副热带;淡水注入少 波罗的海盐度最低——大量淡水注入;降水多于蒸发; 长江口海域盐度夏低冬高——夏季是长江汛期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 下一篇:地理专题突破:晨昏线的判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