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月考 >

浙江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12月统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参考答案
    1.D(原文是“从公理出发,一些简单的定理立刻就能得到证明,这些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厦就严密地建立起来了。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殆尽”,可见D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2.A(A项因果关系不存在)
    3.A(B项用“流霜”比喻月色的皎洁,用“汀上白沙看不见”创设了江天一派澄明的画面,语言看似不合逻辑,但有别样的表达效果;C项夸张仿佛不合逻辑,但从时间上极言人生短暂,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D项是诗人悼亡之作,将之前的生活场景放置到妻子回来的梦境之中,梦境与过往的现实交叉,匠心独运)
    4.①比喻论证,如“这些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厦就严密地建立起来了”。将“定理”比喻为“基石”,将“有效逻辑理论”的建立比喻为“精美的大厦”的建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②引用论证,如引用刘勰的言论论证“夸张”的无理而妙的效果;引用严羽的言论论证“不合逻辑”的语言有时比合于逻辑的语言更有力量,诗人的语言更是如此;引用鲁迅的话从反面论证单靠逻辑和理性不能正确有效地品读鉴赏诗歌的语言;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③事例论证,运用《西厢记》中的句子论证“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以及“无理而妙”中依然包含深邃的逻辑基础;更为生动具体,直观有效。(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得满分)
    5.答案:
    大前提:所有的液体,都是可以用之染物的。(1分)
    小前提:离人泪是液体。(2分)
    结论:离人泪是可用之染物的。(1分)(语言表达不通顺扣1分)
    6.D(A项“惋惜之情”表述不确切,此处应有不满之意。B项错误,没有真正靠近。C项错误,没有结盟)
    7.C(“笼子”是比喻令人压抑的陌生环境)
    8.①结尾运用虚写,通过想象(心理描写)为牧羊人创设了一个朦胧灵动,安宁美好的生活环境与生活图景,表现牧羊人自然独立的生命状态。
    ②结尾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写牧羊人在农舍的活动、朝面海的方向走去等内容,展现牧羊人保有自己独有的充盈的内心世界,丰富了人物形象。
    ③结尾间接表达出“我”对自由自在环境的向往,传达人与人之间隔阂本来就难以消除,这种客观性有点类似于鲁迅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升华了主旨。
    ④语言清新自然,轻盈舒缓,使小说具有一种抒情意味。(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9.①“孤独”是跨越了不同阶级、不同文明的普遍存在,人与人之间存在重重隔阂和交流的种种障碍,这是一个沉重的主题,而作者想通过艺术手法减少沉重感。(2分)
    ②本文以小见大,通过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截面来表现;(1分)选材上,写了日常的一餐,牧羊人也是常有的形象。(1分)
    ③叙事艺术方面,运用“我”第一人称,亲历事件,具有现实感;(1分)以孩子视角观照生活,带有天真懵懂又敏锐/敏感的叙述腔调。(1分)
    ④从语言上体现减少沉重感。(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10.D(“法明则忠臣劝”与“罚必则邪臣止”之间必须断开,排除A、B两项;“忠劝邪止”与“而地广主尊者”,“群臣朋党比周”与“以隐正道”,“行私曲”与“而地削主卑者”之间,可断可不断;“以隐正道”与“行私曲”之间必须断开,排除C项;由此选D项)
    11.A[两者的政治目的不同,选文(一)政治目的是“明法度”,《大学之道》政治目的是“明明德”“止于至善”]
    12.C[选文(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自然、社会现象是为了说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3.(1)有奖赏不能起到鼓励作用,有刑罚不能起到禁止的作用,那么一个国家即使强大,也一定会危险。(4分,“劝”“则”“虽”各1分,句子通顺无误1分)
    (2)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4分,“民”“几”“慎”各1分,句子通顺无误1分)
    14.答:①韩非子主张治国理政应当彰明法度(赏罚符合法度)。(1分)②老子则主张无为,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1分)③治国理政关键在于:因道全法。既要遵循天地自然生养万物的运行规律,又要让治国理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没有“道”,法就没有理论运行基础;没有“法”,就不能锄奸惩恶,就不能保护忠善良能,就不能维护社会秩序的有效运转。(1分,能够进行相应评析,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参考】
    (一)《韩非子·饰邪》节选:
    古代的先王尽力于亲近民众,从事于彰明法度。彰明法度,忠臣就能自我勉励;刑罚必行,奸臣就停止作恶。忠臣自我勉励,奸臣停止作恶而国土得到拓展,君主因此尊贵,秦国就是这样的;群臣拉帮结伙,紧密勾结来破坏法治,谋私营利因而使国土削弱,君主卑下,崤山以东的六国就是这样的。混乱弱小的国家就衰亡,这是人事的常规。社会安定而强盛的国家就称霸天下,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越王勾践依仗贵重的龟甲占卜来与吴国打仗而不能取胜,自己做俘虏到吴国去服贱役,回国以后抛弃龟卜,彰明法度、亲近民众以报复吴国,结果吴王夫差被他活捉。所以依仗鬼神保佑的就会忽视法治,依仗别的诸侯国的就会危害自己的国家。曹国依仗齐国而不听从宋国,齐国进攻楚国的时候宋国便灭掉了曹国。那国依仗吴国而不听从齐国,赵国攻打吴国的时候齐国消灭了邢国。许国依仗楚国而不听从魏国,楚国进攻宋国的时候魏国便灭掉了许国。郑国依仗魏国而不听从韩国,魏国攻打楚国的时候韩国就消灭了郑国。现在韩国弱小而依仗大国,君主不重视法治而听从秦国、魏国,依仗齐国、楚国可以利用,而使韩国越来越衰亡。所以依仗别人不能拓广自己的疆土,但韩国看不到这一点。楚国为了进攻魏国而对许、鄢用兵,齐国进攻任、扈而侵夺魏地;但这些都不足以保存韩国,而韩国不明白这一点。这些都是不彰明法律禁令来治理自己的国家,依仗国外的势力而使自己的国家灭亡的例子。
    我所以说:认识到治理国家的法术,那么国家虽然小,可以富足。赏罚谨慎而诚信,民众虽然少,国家可以强盛。赏罚没有准则,国家虽广大,但军队弱小,那么土地可能会不属于自己,民众也会不属于自己。没有了土地和民众,尧、舜也不能统治天下,夏、商、周三个朝代也不能强盛。君主又错误地给予奖励,臣民又白白地取得赏赐。那些置国法于不顾而谈论先王明君功绩的人,君主却把国事委托给他,我所以说;这是指望古代君主那样的功绩,用古代君主给臣下的奖赏赏赐给今天的人;君主用这种形式错误地给予奖赏,臣下用这种形式白白地取得赏赐。君主错误地给予奖赏,臣下就会抱有侥幸心理,臣下白白地取得了奖赏,那么功劳就不显得尊贵。没有功劳的人受到奖赏,国家的财力就会匮乏而民众就会埋怨,国家财力匮乏而民众埋怨,那么民众就不会为君主尽力了。所以使用奖赏错误就会失去民众,使用刑罚太滥民众就不再害怕。有奖赏不能起到鼓励作用,有刑罚不能起到禁止的作用,那么一个国家即使强大,也一定会危险。所以说:一点小聪明不可以去谋划事情,只对私人效忠的人不能让他掌管法制。
    (二)《老子》第六十四章:
    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处理妥当。合抱的大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举步走出来的。动手去做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爱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
    15.A(上片暮春景象残花飘零与青杏初生,燕子低飞与春水盈盈,柳绵飞尽与芳草染遍天涯,句句一笔两道,写出自然的生长气息,并非一味凄清感伤)
    16.①情与情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极为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则又表现得颇为乐观,反映出情与情的矛盾。又如,下片“多情却被无情恼”作结,写出了“多情”之人满怀思绪,“无情”之人却全无所觉,是情与情的矛盾。
    ②情与理的矛盾。如人人皆知世间美好的事物不仅在眼前,“天涯何处无芳草”,然而却仍不免感时伤逝,无法摆脱情感的桎梏,这是情与理的矛盾。又如佳人洒下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徒叹奈何;明知情思不能被人理解,却依然不免烦恼顿生,这是情与理的矛盾。
    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例如“天涯”一句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未来的乐观旷达之思,可是在现实中,词人却屡遭迁谪,反映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又如“佳人”能听其声闻其笑,然而却终不能见,体现与“美人”不能遇合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能结合文本分析即可,每小点均可得2分,不能总结出“情与情”“情与理”“理想与现实”也给分,写“墙里与墙外的矛盾”不给分)
    17.(1)人而不仁,如礼何
    (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每空1分,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不得分)
    18.B(连绵不断: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蜿蜒起伏: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形容山脉。语境侧重连续不断。自强不息:指自己努力上进,永不懈怠;形容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坚持不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程度不够。穿通:贯通;疏通。语意侧重“通”。串联;一个一个地联系,侧重在连接、联系。使用此处符合语境。兼收并蓄:指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兼容并包:把各个方面全都容纳包括进来。注重点不同。兼收并蓄:重在“蓄”上,储蓄保存的意思,把内容吸收后保存起来,建立在对保存的内容了解基础上。兼容并包:重在“包”字,包含容纳的意思,把内容包含在内,对要包含的内容不是很了解,全部包含)
    19.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大江大河”喻为“一线”,将各种文化形态喻为“珠”,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大江大河在历史文化发展中的作用。(1分)
    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运用“三个介宾短语与主谓短语构成”的相同句型,排列在一起,使语言表达富有气势,同时列举了不同地域不同的经典文化典故,充分展现了长征故事与长征精神的广泛性与多样性。(1分)
    20.①“通过……”改为:删去“通过”
    ②“编织……”改为:“构建”
    ③“有助于推动……,提升……”改为:“有助于提升,推动……”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1.落叶可使植物减少能量和水分流失。
    (评分参考:答出“落叶”,给1分,答出“使植物减少能量”“减少水分流失”各1分)
    22.①使细胞分离
    ②就会发生脱落了
    ③被称为半落叶或半常绿植物
    (每句2分,衔接严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语言可以不同)
    23.【作文解析】
    这两则材料中,“看”不仅仅指向动作本身,还包含着“收集”“理解”“思考”等含义。这里的眼睛不仅是作为空间的眼光所及,还要延伸到另外的一些感知的功能上,包括能给人的意识带来感受的任意一种感官。而眼光所及,也是指的所能感知的范围。杉本博司的比喻中也可以发现,人就是通过“看”来获取关于世界的信息。
    但是人难免有着认知局限。总会有人因为自己知道不少的知识而自鸣得意,却不知道自己所知的东西就如同一个圆圈里面的内容,而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是圆圈之外的无限空间。我们每一个人,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都是有限的。我们只是在自己所看到的狭小范围里,进行一本正经的推理、分析、判断和评价,自以为掌握了真理,自以为认识了真相。其实不然,我们只是活在一个狭小的牢笼里,受困于其中。而这个牢笼围墙之外的广阔世界和无限天地,我们无法目睹,无法企及,无法掌握。
    唯有正视自身的局限,才能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才能更加准确更加清楚地给自己在这个世界中定位:唯有承认自己的无知,才能不断汲取外界的营养,才能更加谦卑更加不懈地在追求真理和无限的道路上求知探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