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月考 >

四川省眉山市眉山中学校2022-2023学年10月2021级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论及中国古代小说,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其故事性。毕竟,一般中国人看小说的目的,大多是在看“情节”,“情调”则一向被忽视。基于此,学界对古代小说与史传传统之间的渊源关系探讨得比较深入,而对其与诗骚传统的关联则缺乏足够重视。小说要讲故事当然离不开叙事,然而与西方所强调的“客观”叙事不同,中国古代文人则多崇尚“主观”叙事。中国古代小说不止承袭了史传叙事传统,还根植于诗骚抒情传统。
    谈诗骚抒情传统自然要楚骚传统。最早将楚骚传统引入叙事文学领域的是司马迁、班固等史家。《史记》《汉书》等在叙事写人时,经常以骚体歌赋来渲染悲剧气氛,酝酿凄怆情调。《史记》等史传作品通过穿插骚体歌赋所取得的良好艺术效果,对古代小说产生了显著示范效应。唐传奇与《聊斋》成为文言小说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都充分吸取了楚骚传统之真髓,具有强烈抒情色彩及艺术感染力。《红楼梦》成为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所包含的多重悲剧意蕴使读者深感“悲凉之雾,遍被华林”,这与曹雪芹对楚骚传统的成功借鉴密不可分。
    古代小说中的诗词虽不乏意在抒情写意者,但多数还是用于情节建构或发表议论等,而且其中很多是作者炫才意识的产物;相对而言,经楚骚传统浸润的小说往往以作者自我为中心,其抒情性与文人性尤为突出,故事性与娱乐性却相对弱化。尤其那些浸润楚骚传统很深的小说,它们往往不以曲折跌宕的情节取胜,而是刻意渲染一种情绪,以主观情绪的起伏来自然而然地安排结构。
    当然,楚骚传统对古代小说抒情性的影响应予以辨证看待。首先,小说家以骚体歌赋为叙事写人渲染悲剧氛围,营造感伤情境,使小说不至枯寂乏味,像《红楼梦》《花月痕》等小说都属于这种情况。其次,穿插楚歌与否并非衡量小说是否具有抒情性的唯一标准,有些小说中虽无骚体歌赋,但作者将楚骚传统内化为“诗心”而照样赋予其小说以浓郁抒情性,这在《聊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再次,有的小说穿插楚歌,并不意味着具有强烈抒情性,如明代中篇传奇小说,其作者主要出于炫才目的而非抒情需要才插入一些楚歌。说到底,小说家是否具有“诗心”并将之运化于叙事写人之中,才是决定小说抒情色彩浓淡的因素。
    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从整体而言是“抒情传统”,致力于中西文学比较研究的陈世骧认为:《诗经》和《楚辞》,作为中国文学传统的源头,把叙事和抒情两项要素结合起来,只是两要素之主从或有差异。自此,中国文学创作的主要航道确定下来了,尽管往后这个传统不断发展与扩张。”以穿插的骚体歌赋为视角,可以充分认识到抒情性是中国古代小说富于民族特色的文体特征之一。
    (摘编自陈才训《楚骚传统与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偏重小说“故事性”的阅读习惯,使学界不够重视古代小说与诗骚传统的关联研究。
    B. 《红楼梦》的创作成功借鉴楚骚传统,增强作品的抒情性,使读者感受到多重意蕴。
    C. 古代小说中运用楚歌,未必能够增加小说的抒情色彩,有些只是满足作者炫才之需。
    D. 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将叙事与抒情结合,穿插骚体歌赋,使其抒情性富有民族特色。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基于中西方对小说的认知,提出中国古代小说根植于诗骚抒情传统的论断。
    B. 文章举唐传奇与《聊斋》之例,旨在论证楚骚传统很早就被引入叙事文学领域。
    C. 文章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突出经楚骚传统浸润的小说更具有抒情性和文人性。
    D. 文章第四段从三个方面审视楚骚传统对古代小说抒情性的影响,具有思辨意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重新审视中国古代小说与诗骚抒情传统之间的密切关系,有独到的学术眼光。
    B. 有人认为,“一个真正的小说家同样具有诗人的气质”,这与本文理念不谋而合,
    C. 《聊斋》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是因为作者拥有“诗心”,并能将之运化于作品中。
    D. 古代史传叙事传统与诗骚抒情传统的交汇融合,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D.“使其抒情性富有民族特色”偷换概念,应是“中国的古代小说富有民族特色”。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B.“旨在论证楚骚传统很早就被引入叙事文学领域”有误,举唐传奇与《聊斋》之例论证的是“楚骚传统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D.“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于文无据。从原文“中国古代小说不止承袭了史传叙事传统,还根植于诗骚抒情传统”“最早将楚骚传统引入叙事文学领域的是司马迁、班固等史家”来看,“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没有具体的表述。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洛天依踏上冬奥文化节舞台,到柳夜熙在抖音吸粉近千万……一时之间各大企业、品牌纷纷与虚拟人展开联动,以此抢夺流量,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参与者的入局。
    虚拟数字人崛起的同时,虚拟偶像也正在逐步开拓市场。爱奇艺《2019虚拟偶像观察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有3.9亿人正在关注虚拟偶像。在近几年娱乐明星频频“塌房”氛围的笼罩下,“敬业”的虚拟偶像更受娱乐公司、粉丝们的欢迎。
    不过,虚拟数字人的缺陷也非常明显。由于虚拟数字人本身需要依赖公司的扶持,虚拟数字人仅仅只是分流了部分网红、明星的流量,且由于技术上的缺失,在更多的业务能力上虚拟数字人也远远不及真人。明星可以拍综艺、电影、电视剧等,而虚拟数字人则缺少可以承载其商业变现的场景。
    国内的虚拟数字人市场并未完全打开应用场景,对大部分需求方来说,虚拟数字人并没有展现出它所具有的必要性。虚拟数字人的未来尚未界定出明显的发展倾向,在元宇宙还仅仅只是概念之时,虚拟数字人尚且难以讲出动人的新故事。
    (摘编自《资本加速涌入,万亿虚拟数字人市场已至爆发前夕?》,澎湃新闻2022年2月)
    材料二:
    在“2022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上,虚拟数字人邓丽君现身舞台与当红歌手对唱,让背后的虚拟现实(VR)体验服务供应商之一的数字王国股价罕见大涨25%。《2021年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预测,到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
    虚拟数字人指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由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计算机手段创造及使用,并具有多重人类特征(外貌特征、人类表演能力、人类交互能力等)的综合产物。代表性的细分应用包括虚拟助手、虚拟客服、虚拟偶像、虚拟主播等。目前,虚拟数字人主要以图片、视频、实时直播、实时动画等方式存在于电子屏中,如APP、小程序、软硬一体显示设备。在未来的元宇宙中,VR设备与全息投影也将成为其重要的存在方式。
    虚拟数字人是典型的多技术综合产物。计算机图形学与AI核心技术的高速发展,CG、语音证别、图像识别、动作捕捉等相关技术的共同成熟,为高质量、高效率、规模化的虚拟数字人内容生产奠定了基础。
    虚拟数字人为什么能在短时间爆发出如此强大的发展势能?一方面要归功于技术的快速成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元宇宙时代to B端与to C端的海量需求。虚拟数字人获得企业青睐是因为与真实代言人可能带来的风险相比,虚拟数字人更加安全可靠,并且虚拟数字人是属于企业自己的数字资产,其投入后产出的回报永远不会流失,还会不断地增加企业的数字资产。
    自2021年以来,各种虚拟人已经层出不穷。启信宝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虚拟人相关企业数量呈现逐渐快速增长趋势。其中,2020年虚拟人相关企业新增数量为36080家,到了2021年,这一数据变成了66293家,发展速度非常迅速。
    据数据显示,从投资领域看,该行业也吸引了不少的资金参与及关注,2020年虚拟人相关企业融资共有1713起,融资金额为2301亿元;短短一年后,这一领域的投资事件增长至2843起,融资金额为2540亿元。2022年过了不到三个月,虚拟人领域融资数量近百起,融资金额就达到了4.11亿元,增长速度迅猛。
    (摘编自《虚拟数字人“出圈”重塑IP商业逻辑》,《人民邮电报》2022年6月)
    材料三:
    眼下虚拟数字人的发展还面临诸多政策、资本、技术、人才等层面的限制。
    由于虚拟数字人行业仍处于培育期,上下游产业平台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该产业的投资立起了“无形门槛”,而且制作方式自动化较低、生产门槛高、关键技术不够成熟,以及技术人才、综合人才的缺乏,也使得虚拟数字人难以体系化发展。
    此外,在体系标准层面和安全伦理层面,不仅行业内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要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相关法律法规、伦理规范也尚待完善,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摘编自《虚拟数字人层出不穷,技术造“人”何以转化生产力?》)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虚拟数字人的未来还没有界定出明显的发展倾向,所以元宇宙还仅仅是概念。
    B. 数字王国股价罕见大涨,是因为人们看到虚拟的邓丽君之后对整个行业抱有信心。
    C. 虚拟数字人相关产业平台的缺失使相应的投资门槛被无形提高,产业发展受阻。
    D. 虚拟数字人是由多种计算机手段创造及使用,并具有多重人类性格的综合产物。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虚拟数字人邓丽君现身舞台与当红歌手对唱,说明虚拟数字人不但具有表演能力,也具备与人互动的潜力。
    B. 在未来的元宇宙中,VR设备与全息投影也将成为虚拟数字人的重要存在方式,其存在方式会更多样。
    C. 虚拟数字人能迅速爆发出强大的发展势能,最主要的原因是元宇宙时代to B端与to C端的海量需求。
    D. 虚拟数字人行业在体系标准层面缺乏统一技术标准,在安全伦理层面也没有法律法规、伦理规范。
    6. 目前的虚拟数字偶像与真人偶像相比有哪些优缺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D   
    6. 优点:①更加敬业。“敬业”的虚拟偶像更受欢迎;②更加可靠。与真人偶像相比,更加安全可靠;③不断增值。投入后产出的回报不但不会流失,还会不断地增值。
    缺点:①流量不多:目前虚拟偶像分得的流量较少;②能力不及。技术不够,业务能力上远不及真人;③场景受限。只能在有限的场景实现商业变现。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所以元宇宙还仅仅是概念”错误,强加因果。由原文“虚拟数字人的未来尚还没有界定出明显的发展倾向,在元宇宙还仅仅只是概念之时,虚拟数字人尚且难以讲出动人的新故事”可知,“虚拟数字人的未来尚还没有界定出明显的发展倾向”和“元宇宙还仅仅是概念”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B.“是因为人们看到虚拟的邓丽君之后对整个行业抱有信心”错误,夸大事实。由原文“在‘2022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上,虚拟数字人邓丽君现身舞台与当红歌手对唱,让背后的虚拟现实(VR)体验服务供应商之一的数字王国股价罕见大涨25%”可知,原文并没有说“人们看到虚拟的邓丽君之后对整个行业抱有信心”。
    D.“并具有多重人类性格的综合产物”错误。由原文“虚拟数字人指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由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计算机手段创造及使用,并具有多重人类特征(外貌特征、人类表演能力、人类交互能力等)的综合产物”可知,原文说的是“具有多重人类特征”,“特征”不等于“性格”。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在安全伦理层面也没有法律法规、伦理规范”错误。由原文“此外,在体系标准层面和安全伦理层面,不仅行业内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要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相关法律法规、伦理规范也尚待完善,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可知,原文说的是“相关法律法规、伦理规范也尚待完善”,而不是“没有法律法规、伦理规范”。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优点:
    ①更加敬业。结合材料一“在近几年娱乐明星频频‘塌房’氛围的笼罩下,‘敬业’的虚拟偶像更受娱乐公司、粉丝们的欢迎”可知,“敬业”的虚拟偶像更受欢迎。
    ②更加可靠。结合材料二“虚拟数字人获得企业青睐是因为与真实代言人可能带来的风险相比,虚拟数字人更加安全可靠”可知,与真人偶像相比,更加安全可靠。
    ③不断增值。结合材料二“虚拟数字人是属于企业自己的数字资产,其投入后产出的回报永远不会流失,还会不断地增加企业的数字资产”可知,投入后产出的回报不但不会流失,还会不断地增值。
    缺点:
    ①流量不多。结合材料一“由于虚拟数字人本身需要依赖公司的扶持,虚拟数字人仅仅只是分流了部分网红、明星的流量”可知,目前虚拟偶像分得的流量较少。
    ②能力不及。结合材料一“由于技术上的缺失,在更多的业务能力上虚拟数字人也远远不及真人”可知,技术不够,业务能力上远不及真人。
    ③场景受限。结合材料一“明星可以拍综艺、电影、电视剧等,而虚拟数字人则缺少可以承载其商业变现的场景”可知,只能在有限的场景实现商业变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爱昼夜无眠
    尤天成
    ①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音响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儿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②第二天,我睡到下午四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说不定到哪儿玩小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儿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了,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惟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③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的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④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在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住处较远,他们用专车来接我。饭毕,他们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具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的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起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而丢你的脸,哪料这么巧……
    ⑤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⑥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并抱愧于父亲。我终于明白父亲为什么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于写作,竟从未留意过父亲的房间里有没有鼾声。
    ⑦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一千多块了。最后,父亲郑重地说:“我想帮你早点把房债还上。”
    ⑧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了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了儿女哟……
    ⑨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不放心地追了进来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了眼睛。
    ⑩“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段画横线句子说“父亲不肯,说他没病”,联系全文看,父亲再三不肯去看病的原因有:一是怕花钱;二是怕影响工作而不能为儿子多出力。
    B. 文章第②段画横线句子写了“我”希望父亲白天不影响“我”睡觉的理由,吐露了生活的艰辛,表达了“我”对生活的埋怨和不满。
    C. 文章多处设有伏笔,如“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我突然发现父亲皮肤比原先白了”等,这些伏笔使情节的发展更合乎情理,不显得突兀。
    D. 文章第⑧段中递毛巾老大爷的话,是对父亲的侧面描写,既照应了前文,又更好地突出了父亲的形象。
    8. 文中的“我”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简要概括“我”这一人物形象。
    9. 文章以“父爱昼夜无眠”为题,你是如何理解“昼夜无眠”这四个字的?
    【答案】7. B    8. (1)孝顺(爱自己的父亲)。(2)勤奋(能吃苦、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3)不虚荣(很实在、阳光)。(4)理解父爱并努力回报。   
    9. (1)表面含义:父亲为了减轻我经济上的负担,为了让我能够好好休息,晚上到浴室帮别人擦背,白天就在浴室客座上躺一躺,白天和晚上都没有好好休息。
    (2)深层含义:父亲对儿子爱永远没有停止,一直想办法尽其所能地给予(即使从农村来到城里,也想办法打工帮儿子还债)。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表达了‘我’对生活的埋怨和不满”错误。应为表达了“我”对父亲打鼾的不满和抱怨。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根据“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儿心”,可知“我”很孝顺,很爱自己的父亲;
    根据“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了”,可知“我”为了生活能吃苦、勤奋、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根据“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并抱愧于父亲。我终于明白父亲为什么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于写作,竟从未留意过父亲的房间里有没有鼾声”,可知“我”很实在,内心阳光,不因为父亲做擦背工而感到丢人,说明“我”不虚荣;
    根据“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可知“我”理解父亲对“我”并努力回报。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含义的能力。
    理解标题的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来考虑。“父爱昼夜无眠”,表层含义,从小说情节内容方面来考虑,本文中父亲为了帮“我”还房债,也为了“我”能好好休息,晚上给别人搓澡,白天在浴室客座上躺一躺,白天晚上都不能好好休息,体现了父爱的“昼夜无眠”。
    深层含义,从主旨上去思考。本文通过讲述父亲即使从农村来到城里,也想办法打工帮儿子还债,一直想办法尽其所能地给予,昼夜无眠为儿子付出的故事,赞美了时刻为儿女着想、永不停止的深沉质朴的父爱。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月甲寅,张居正乞归治葬,神宗许之。辞朝,上召见于平台,劳谕之日:“朕不能舍先生,恐重伤先生怀,是以忍而允所请。虽然,国事至重,朕将焉依!”居正奏言:“皇上大婚之后,宜搏节爱养,留心万几。”因伏地而哭。上亦为之哽咽堕泪曰先生虽行国事尚宜留心乃赐银印曰帝赉忠良令得密封言事进辞两宫,各赐赆金,慰谕有加。庚辰,辽东再奏大捷,上归功张居正,使使驰谕,俾定爵赏以闻,召趣还朝。居正以母老,俟秋上道。命锦衣归驰趣之。六月乙未,张居正还朝,上召见于文华西室。问沿途所见,稼穑何如?民生何如?边事何如?居正对甚悉。上大悦,赐休沐十日。十二月,命纂《宗藩要例书》,颁示诸王。先是,世宗朝公族繁盛,国用困竭,以故礼官所裁宗藩条例多刻意抑损。至是,居正等念诸藩裁削,非天子亲亲意,乃略举事例未当者十一条,请敕礼官集议,著为令。诸藩于是感激亲上,而厚薄亲疏有体矣,又不至重困民财。十年二月丁酉,大学士张居正上言:“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今尚有一事为民害者,带征税粮也。夫百姓财力有限,一岁之入,仅足供一岁。不幸岁歉,目前尚不能办,岂复有余力更完累岁积逋乎!有司避责往往将今年所征抵完旧逋。即今岁所欠,又为将来带征矣。况征输额绪繁多,年分淆杂,小民竭脂膏,胥吏饱溪壑。甚者,不肖有司因而渔猎。夫与其朘民以实奸贪之橐,孰若尽蠲以施旷荡之恩。乞谕户部,核万历七年以前积负,悉行蠲免。将见年正额,责令尽完。在百姓易办,在有司易征,是官民两利也。”上从之。诏下,中外大悦。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亦为之哽咽堕泪/曰/先生虽行国事/尚宜留心/乃赐银印曰/帝赉忠良/令得密封言事/
    B. 上亦为之哽咽堕泪/曰/先生虽行/国事尚宜留心/乃赐银印曰/帝赉忠良令/得密封言事/
    C. 上亦为之哽咽堕泪/曰/先生虽行/国事尚宜留心/乃赐银印/曰帝赉忠良/令得密封言事/
    D. 上亦为之哽咽堕泪/曰/先生虽行国事/尚宜留心/乃赐银印/曰帝赉忠良令/得密封言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朕将焉依”中“焉”意为“谁”,与《劝学》中“风雨兴焉”的“焉”含义相同。
    B. “万几”指帝王日常处理的纷繁的政务,与成语“日理万机”中的“万机”含义相同。
    C. “召趣还朝”中的“趣”有催促之意,与《兰亭集序》中“趣舍万殊”的“趣”含义不同。
    D. “请敕礼官集议”中的“敕”有皇帝下诏之意,与《红楼梦》中“敕造宁国府”的“敕”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居正认为,安民之道在于体察百姓疾苦。他建议朝廷免除万历七年之前百姓积欠的赋税。神宗听从建议,朝廷内外一片欢悦。
    B. 张居正对于国事颇为留心。他治丧还朝后,明神宗亲自召见他,询问他多方面国家大事,居正都能详细应答,明神宗非常高兴。
    C. 张居正等人受命编纂《宗藩要例书》,他施法适宜,为君主赢得诸藩感激亲敬的同时,又没有加重百姓的经济负担。
    D. 明神宗与张居正君臣关系和睦。在张居正归家治丧前,神宗多番挽留而不得,以至哽咽落泪,而张居正也伏地而哭以表感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正以母老,俟秋上道。命锦衣归驰趣之。
    (2)况征输额绪繁多,年分淆杂,小民竭脂膏,胥吏饱溪壑。
    【答案】10. C    11. A   12. D   
    13. (1)张居正因为母亲年迈,要等到秋天再上路。(皇帝)命锦衣卫快马加鞭到张居正家催其还朝。
    (2)何况征收赋税输入官府的税额和款项繁多,年份混杂,百姓竭尽财力,官吏满足了自己的欲望。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皇帝也因此哽咽落泪,说:“先生虽然离开,在国事上还应该多加留意。”于是赐给他银印,上刻“帝赉忠良”字样,让张居正可以密封奏章谈论军国大事。
    “国事”是“尚宜留心”的状语,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AD;
    “令”后省略了宾语“张居正”,而“张居正”又是“得密封言事”的主语,故“张居正”为兼语,所以“令得密封言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谁/兼词,与此,在这里。两句中的的“焉”含义不相同。句意:朕要依靠谁呢/风雨从这里兴起。
    B.都指帝王日常处理的纷繁的政务。两句中的“万机”含义相同。句意:多多留心于纷繁的政事/一天要处理成千上万件事务。
    C.催促/同“取”。两句中的“趣”含义不同。句意:并下召催促张居正还朝/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
    D.都指皇帝下诏。两句中“敕”含义相同。句意:请皇帝下令,由礼官一起讨论/皇帝下诏建造宁国府。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神宗多番挽留”错,由原文“朕不能舍先生,恐重伤先生怀,是以忍而允所请”可知,明神宗没有多番挽留。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以”,因为;“俟”,等;“趣”,催促。
    (2)“绪”,款项;“淆”,混乱;“竭”,用尽;“饱”,满足。
    参考译文:
    三月甲寅日,张居正请求辞职归家治理父亲丧事,神宗准许了他。张居正辞别朝廷时,皇帝在平台召见他,安慰并对他说:“朕舍不得先生,却又担心让先生更加伤心,因此强自忍耐应允你的请求。虽然如此,国事是最重要的,朕要依靠谁呢!”张居正上奏说:“皇上大婚之后,应该自我约束,爱养龙体,多多留心于政事。”张居正于是伏地哭泣。皇帝也因此哽咽落泪,说:“先生虽然离开,在国事上还应该多加留意。”于是赐给他银印,上刻“帝赉忠良”字样,让张居正可以密封奏章谈论军国大事。张居正进宫向两宫辞别,两宫各赐财物,加倍宽慰晓谕。庚辰年,辽东再奏大捷,皇帝归功于张居正,派遣使者疾驰告知张居正,让他确定加爵封赏并上报朝廷,并下召催促张居正还朝。张居正因为母亲年迈,要等到秋天再上路。皇帝命锦衣卫快马加鞭到张居正家催其还朝。六月乙未日,张居正还朝,皇上在文华殿西室召见他。询问沿途所见,农业生产如何?百姓生活如何?边关军事如何?张居正应答得非常详细。皇帝非常高兴,赐予他十天假日。十二月,皇帝命令编纂《宗藩要例书》,颁发给诸王看。在此之前,明世宗一朝宗藩人口繁盛,国家财用困乏,因此,礼官所裁定的宗藩条例大多刻意抑损。到此时,张居正等人想到裁减诸藩的待遇,并不是天子亲近宗亲的本意,于是简略举出十一条不恰当的条例,请皇帝下令,由礼官一起讨论,形成政令。诸藩因此感激亲敬皇上,而厚薄亲疏也有法令可依,又不至于加重百姓经济负担。十年二月丁酉日,大学士张居正上奏说:“安定百姓的治国之道,在于体察他们的疾苦。现在还有一件危害百姓的事情,就是带征税粮。百姓的财力是有限的,一年的收入,仅够供给一年的开支。如果不幸歉收,眼前的生活尚且没有办法维持,哪里还有余力再完成累年拖欠的赋税呢!主管部门逃避职责,常常把今年所征收的赋税抵交以前拖欠的赋税。那么今年所拖欠的,又成为以后要带征的赋税了。何况征收赋税输入官府的税额和款项繁多,年份混杂,百姓竭尽财力,官吏满足了自己的欲望。更有甚者,品行不正的主管官吏趁机掠夺百姓。与其剥削百姓来充实奸贪官吏的口袋,不如全部免除来给予百姓浩大的恩情。请求皇上召谕户部,核查万历七年以前积欠的赋税,全部加以免除。将当年规定的数额,责令全部完成。这对于百姓来说容易做到,对于主管部门来说容易征收,这是让官府和百姓都得利的方法。”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诏书下发之后,朝廷内外都非常欢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
    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①,搴菊②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③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注释]①流霞:美酒名。②搴菊:采摘菊花。③落帽:典出《晋书》,东晋大司马桓温曾和他的参军孟嘉登高,孟嘉醉后,风吹落帽,自己却未发觉。此举在讲究风度的魏晋时期,有伤大雅,孙盛作文嘲笑,孟嘉即兴作答,语惊四座。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句写诗人重阳日登山所见,感受到秋高气爽、山明水绿的美景。
    B. “携”“酌”“塞”“泛”等动词生动写出诗人饮酒自娱、采花赏菊的情景。
    C. 第五至八句通过描写乐声清扬、对酒欢颜的场面,营造欢乐热闹的意境。
    D. 全诗清新飘逸,潇洒自然,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体现了李白诗的风格。
    15. 本诗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比,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同:都有表达在重阳日登高时对亲人或故友的思念之情。异:本诗中,诗人还表现出自娱自乐的闲适和怡情自然的旷达;王维诗用“独”、“异”等字,表达了身处举目无亲的“异乡”,强烈而难以排遣的孤独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C. “欢乐热闹的意境”理解有误。这两句营造的是清越幽雅的佳境。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同:题目《九日》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明都是在重阳节写下的诗歌,本诗“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在狂放高歌中充满了思念故交之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诗人思亲怀友之情。
    异:本诗中,一二句写秋高气爽。开篇写令人赏心悦目的秋景。秋日的天空,辽阔高远,一碧如洗,朵朵白云在蓝天中飘浮,它们时而分开,时而连成一片,时而像一团团的棉球,时而又像是翻卷的波涛,变幻不定,千姿百态;秋日的大地,明丽清爽。只见层叠的山峰松柏参天,波平浪静的江水涌流不息,水光与山色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三四句写饮菊花酒,在这天高气爽的秋天里,又逢重阳佳节,诗人携壶登山,开怀畅饮,而且边饮酒边赏菊。“地远松石古”四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赏秋时的见闻和感受。在山高林密的大山深处,松柏葱茏,怪石嶙峋,阵阵微风吹来,响起松涛清越高雅的音韵,有如弦管齐鸣奏出的悦耳的乐声。佳节美景令诗人陶醉,禁不住举杯照欢颜,杯中映出自身的笑容。“还自倾”三字表现了诗人悠然自乐,兴趣盎然的神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飞湍、瀑流等多种意象飞快从眼前闪过,惊险万分,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
    (2)荀子在《劝学》中对专注力做了强调,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反面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答案】    ①. 飞湍瀑流争喧豗    ②. 砯崖转石万壑雷    ③. 蟹六跪而二螯    ④.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⑤. 了却君王天下事    ⑥. 赢得生前身后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豗”“砯”“壑”“螯”“鳝”“赢”。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右北平是一个伟大的地名,与北平有着 ①   的联系,但它比北平大得多,也古老得多。右北平像一个  ②  的父亲,在漫长历史中经历了无数艰难和坎坷,却仍心胸宽广,把自己朴素坚忍和乐善好施的性格全部遗传给了北平,包围并庇护着北平。
    沿着华北平原北部的边缘地区,北平停住了自己的脚步。它守在长城内侧,把一切都托付给了右北平。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右北平大约是第一个被官方命名的“北”这个方位词的地方,因此可以视为中国的北方之源。虽然现代地理学告诉我们,北纬40°以上大致都是北方了,但是在河西走廊以北,在巴丹吉林沙漠以北,在阴山山脉以北,广袤的沙海、戈壁与深厚的黄土限制了绿色,也限制了人们的脚步与目光。对于中原来说,这些地方是  ③  的美丽“绝域”,苍凉、沉寂。然而同样是塞上,右北平却是有温度的,它向华北平原敞开了自己。先民们“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来到这里。他们扎根在被称为“坝上”的那些地方,世世代代  ④  自荒芜贫瘠中创造出厚重的历史与文明。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 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条。
    B. 我之看雪,是任思维的雪橇悄然深入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
    C. 过桥人骑在一匹河的背上,任它驰骋过时间与空间。
    D.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答案】17. ①千丝万缕 ②饱经沧桑 ③人迹罕至 ④筚路蓝缕   
    18. 右北平大约是第一个被官方命名的拥有“北”这个方位词的地方,因此可以将它视为中国的北方之源。或者:右北平大约是第一个被官方以“北”这个方位词命名的地方,因此它可以被视为中国的北方之源。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是形容地名与地方之间联系密切,可用“千丝万缕”。千丝万缕:比喻彼此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或感情、思绪纷繁。
    第二处,是形容右北平古老而经历的磨难多,可用“饱经沧桑”。饱经沧桑:比喻经历了许多艰苦磨难。
    第三处,语境中的“绝域”形容荒僻,可用“人迹罕至”。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第四处,是形容世代创业的艰难,可用“筚路蓝缕”。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部分存在两处错误:
    第一处,成分残缺,要把“命名的‘北’这个方位词”,改为“命名的拥有‘北’这个方位词”或者“以‘北’这个方位词命名”;
    第二处,成分残缺,不合逻辑,要把“可以视为中国的北方之源”,改为“可以将它视为中国的北方之源”,或者“它可以被视为中国的北方之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原文中“扎根”将人当作植物来写,采用了拟物的手法。
    A.为借代手法,“一针一线”借代“人民财产” 。
    B.为比喻手法,把“思维”比作“雪橇”。
    C.“骑在一匹河的背上,任它驰骋过时间与空间”,将河当作马来写,为拟物。
    D.“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为夸张手法。
    故选C。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平,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学编程、做兼职……人和人之间的精力差别,有时候可以大到离谱。为什么会这样呢?
    最新研究表明,精力差别的原因, ①  ,剩余多半来自疾病、生活和工作状态等。双胞胎研究显示,同卵双胞胎两人之间的精力差别明显低于异卵双胞胎,由于两种双胞胎的成长环境类似,区别只在于同卵双胞胎的基因更相近。但即使是基因非常接近的一对同卵双胞胎,  ②  ,这部分差异主要来自后天环境和状态影响,如受到很多疾病的影响,包括心脑血管病、焦虑症等。最后,精力水平还与生活和工作状态密切相关,如近年来,因“996工作制”积劳成疾的新闻并不鲜见。
    如何改善精力水平?运动或许是很好的选择。研究证实,相对于经常运动的同龄人,运动不足的成年人感觉疲劳的可能性增加了64%。其实  ③  ,精力充足的人更有可能去运动,后天的锻炼通常又能改善精力。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 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与文中引号相同的一项是(   )
    A. 在外国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捧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这种现象的蔓延是发人深思的。
    B. 这些带工就亲自或者派人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C. 关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以复意为工。”
    D. “五四运动”在一代代中国青年心目中,就像是熊熊燃烧的火炬,激励着他们的斗志。
    【答案】20. ①有一小半来自遗传因素    ②精力水平也可能出现很大差别    ③运动与精力相互作用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由前句“精力差别的原因”可知,空缺处是对前文进行解释说明,结合后文“剩余多半来自疾病、生活和工作状态等”可知,前文是“有一小半”;根据对双胞胎的解释可以推断出一个原因是基因或者遗传,再根据句式的一致性,谓语应用“来自”,因此填写“有一小半来自遗传因素”。
    第二处,由“但即使是基因非常接近的一对同卵双胞胎”可知,关联词是“也”;根据“这部分差异主要来自后天环境和状态影响”可知,即使是基因非常接近的一对同卵双胞胎精力也会有很大不同,因此填写“精力水平也可能出现很大差别”。
    第三处,是复句内的总括句,概括后面两句的内容。后文说“精力充足的人更有可能去运动,后天的锻炼通常又能改善精力”,可见运动和精力是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因此填写“运动与精力相互作用”一类的句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引号“996工作制”表示特定称谓。
    A.表示讽刺否定意味;
    B.为特殊含义;
    C.表示直接引用;
    D.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D。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取得功名又如何,到头来还不是荒冢一堆;要那些金银又如何,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是《红楼梦》中跛足道人口中念叨的看似消极的名利观。当今世界,一些人在名利场迷失了自己,有的网红主播偷税漏税,有的官员贪污行贿,最终名利双失,害人害己。
    结合以上材料给你的启示,你觉得新时代青年应该如何看待“名利”,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从《红楼梦》的《好了歌》引出对金钱名利的看法,再反思当今社会的被名利裹挟从而违法乱纪的现象,引导青年思考应该如何看待“名利”。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材料对名利的阐述是负面的,但我们应运用辩证的眼光,一分为二地、恰如其分地展开剖析,不能片面化、绝对化。名利是一把双刃剑,从正面分析,追名逐利对人生具有正面意义,是人生的动力源泉。所谓名无非是公众的认可,而利无非是物质利益,所谓“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但要想得到它们需要个人不断努力,且应当通过正常渠道得到才行。一个进步的社会应该鼓励个人用自己的双手增加人生的价值,增加人生的内涵,使人生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更加富有和充实。从反面的角度分析,追逐名利要把握好度,过度的追求,甚至不择手段,最终会被名利所累,沦为名利的奴隶,甚至可能锒铛入狱。
    因此写作时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和看待名利。可以先阐述名利的正面价值,论述应当追求什么样的名,追逐什么样的利。如追求为国争光之名,追求人民的赞扬之名,追求为广大人民谋福利,这些都是应当赞扬的;而为了个人的名声和私利而蝇营狗苟,这样的人生追求是不值得提倡,甚至遭到唾弃的。然后可以从反面分析陷入名缰利锁的弊端,如果被名利牵着鼻子走,甚至损害别人、国家的利益而满足自己的私欲,这样的人应当受到唾弃,如果违法乱纪还应当被法律制裁,也应当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最后分析青年应当如何正确看待名利,用更高远的理想和目标代替个人的私欲,挣脱名利的羁绊,从而达到更高尚的人生境界。
    立意:
    1.名利可图,取之有道。
    2.个人名利淡如水,人身价值重如山。
    3. 名是锢身锁,利是焚身火。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