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月考 >

甘肃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甘肃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孔子的教育哲学中,道德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音乐建立和维护社会统一、宜人的法定秩序,最终实现社会的“大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认为音乐教育承担着把人教育成美的人、完善的人的重要功能。
    ②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注重心与乐的相通相融,讲究韵味的深邃悠长。通过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是学生美育的重要途径。如箫、筝、笛等民族独奏乐器因其清丽婉转的音色特点,适于表现悠闲淡泊的审美情致。京剧、昆曲、越剧等戏曲剧种,其唱腔唱词、伴奏乐器、服饰舞美等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力形成的过程,也是审美修养提升的重要途径。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好的音乐对社会精神风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音乐的学习,能让学生与优秀作品所展现出来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产生共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培养起对人类、自然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最终达到理想人格的养成。
    ③然而,回顾我国百余年来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传统音乐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20世纪初,西方音乐对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形成了强烈冲击。后来许多学者接受并采纳了西方的音乐标准,忽视了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深入探讨挖掘。时至今日,历经数代音乐人的努力,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已积累了一定成果,但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重“西洋”、轻“民族”的现象仍然存在。此外,传统音乐教育功利性现象凸显。在追求奖项、等级等的“锦标主义”思想驱动下,民族器乐的学习开始更多地追求技术、速度,许多学习民乐的学生,虽然拥有较好的技术,却缺乏神韵。传统音乐植根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应在充分了解其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功利性的学习很难真正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
    ④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适应当代的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已刻不容缓。只有立足于文化视角,充分认识我国传统音乐的价值,并选择反映中华民族精神风貌、音乐语言和音乐风格的优秀作品,并将其进行合理的教材化、课程化,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行学校传承,才能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⑤中国的传统音乐,几千年来均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这种方式在近代则被学堂乐歌所取代,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几已销声匿迹。但事实上,“口传心授”不仅并不落后,而且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开放性的传承方式。“口传心授”既强调直觉的整体把握,又强调传授者和继承者双方之间的心灵沟通,通过音乐的直接唱、奏以及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手段,使继承者能够直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领悟音乐,最终达到对音乐神韵的共鸣。因此,传统音乐教学方式的选择和采用,不应仅仅局限于引入学堂乐歌以来的方式方法,还应提倡将“口传心授”等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运用到音乐课堂中去。
    ⑥此外对于传统音乐教育而言,建设一支具有弘扬传统音乐文化使命感、全面的传统音乐理论素养及较好的传统音乐技能技巧的高素质音乐教师队伍,亦是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摘编自许冰《传统音乐教育如何传承“乐感”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的教育哲学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都认为音乐教育承担着把人教育得美和完善的重要功能。
    B.传统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能够引起人的情感共鸣,丰富人们的情感体验。
    C.如果学习民族器乐更多地追求技术,则无法领会音乐的神韵,很难真正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
    D.传统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设,需要从课程建设,传承方式、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同时入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通过孔子和柏拉图两位先贤对音乐的看法,引出了后文对中国传统音乐重要作用的深入探讨。
    B.文章第②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在提升审美修养养成理想人格等方面的作用。
    C.文章第③段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传统音乐教育在当今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
    D.文章先阐述传统音乐教育的作用,再分析当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层层深入,结构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不仅是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途经,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
    B.采用西方音乐标准,学校音乐教育就会出现重“西洋”、轻“民族”的现象。
    C.学校音乐教育的传承应以进行合理教材化、课程化后的我国优秀音乐作品为主。
    D.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音乐均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这样的方式已经很落后。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世界各国正在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强制人们保持社交距离,从而减缓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保持社交距离的目的是防止人员混集导致病毒传播。自我隔离是保持社交距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目的更加明确,是防止已感染人群或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群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在目前的疫情状况下,保持社交距离也许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最新计算机建模研究警告说,除非有疫苗或特效药问世,或采取激进的隔离措施,否则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也许需要维特到2022年。这是因为,假如病毒存在季节性变化,疫情仍有反复的可能。
    保持社交距离成为抵抗新冠病毒的重要策略,自有其原因。有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得病早期传染性极强,处于潜伏期的病毒携带者也有传染性。假如一个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但依然正常进行社交活动,在两个月之内,可能会使近6万人感染。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也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这些人也许不知道需要自我隔离,但如果能自觉保持社交距离,也能在无意间阻止病毒的传撸。已经有证据显示,与他人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可以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避免出现病毒传播的多米诺效应。对武汉疫情的研究显示,大规模管控措施的实行让武汉的基本传染数从2.35降到了接近于1.而当基本传染数达到1时,病例数就不会再继续增加。
    (摘编自叶子2020年3月《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究竟有多重要?》
    材料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数千年来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礼仪。但完备不等于科学,现代社会讲求科学:完备也不等于简便,现代生活方式要求礼仪简便易行,而不能烦琐或不周。握手礼不科学者有四,繁而不周者有三。易传染疾病;多握之后易疲劳;握后常不能及时洗手,给健康带来隐患;明知有传染病却因害怕失礼而不得不握;此四者为不科学。数十人须一一握手颇费时间,数十人不能遍握而于无意中造成亲疏之别,群众场合只能握其代表;此三者为繁而不周。有此四不科学三不周,握手礼作为相见礼应当废除。
    拱手礼可以全面避免上述“七累”,此为显明之理,不再具论。其实,拱手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礼记·曲礼上》:“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而握手礼是近代的舶来品,既然存在诸多弊端,不如重行拱手礼。
    拱手礼的好处至少有五条。其一,避免了上举“七累”,已是于我民族功莫大焉。其二,当前疫情严重,需要全面防治,不但需要有医疗保障,有诸多净化环境的科学措施,还要有改礼惠民的人文措施。废“握”改“拱”,不费一钱一物,可请“一举手之劳”,而风气所开,顿可“防患于未然”。其三,今后若有甲肝、乙肝或其他接触传染的病毒、细菌,至少不会因每日几十亿人次的相互握手而辗转传播,害我人民。其四,拱手礼作为传统礼节,有很高的文化认同度与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五,拱手礼颇有特点,潇洒自如,仪态端庄而礼意浓切,颇具中华文化的魅力,若能成为“国礼”,则为又一朵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礼花”。
    (摘编自项纯文《倡导以拱手礼代替握手礼》)
    材料三:
    据媒体报道,4月4日从上海站始发的列车上,有乘客因摘口罩吃饭引起其他乘客的不满,引发双方冲突。这提醒我们在继续关注疫情的同时,也要直面常态性的疫情防控可能给社交距离、社会行为规范乃至社会心态带来的微妙变化。
    高铁毕竟不同于地铁可以完全禁止进食,铁路部门也没有相关禁令,那么,坐高铁进食也就很难用违反相关规定来定性。但从防疫角度来讲,这样的行为引起一些乘客的担忧不无道理。这种模糊的界限,其实更需要具体情境下的个体去把握,不能完全用规定去裁定。如列车员就可以建议乘客错峰进食,并且在进食前与周边的乘客进行沟通。这或许增加了高铁进食的复杂性,却有利于减少误会乃至冲突。
    疫情是对社会的全方位考验,自然也包括行为模式、社交规范等。我们确实需要重新思考“亲密”关系的界定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行为习惯。疫情发生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再次出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还未适应分餐制的社会来说,普及公筷、公勺与其说是一种就餐礼仪的改变,不如说是一种社会观念的更新。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疫情的特殊性,讨论疫情下的公共社交规范,可能不完全适用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群己权界”。美国作家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就有过这样的论断:大规模的传染性流行病不仅是一个医学事件,而且被当作是一个文学事件,一个道德事件。我们或可将之理解为,传染性疫情也可能引发道德危机。正常的社交距离在疫情时期可能面临挑战,一些看似正常的行为可能会被视为是“不道德”的,如高铁进食引发争议。再比如,疫情可能加剧群体心理的“敏感化”,容易催生非理性过激反应甚至是歧视。像个别地方才对于疫情重点地区人员予以标签化对待,甚至严重到恐慌的程度,这是非理性的,也不啻为疫情带来的次生灾害,这也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这是疫情期间被广泛宣传的理念。但落到现实中,它需要体现在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中。应该明确的是,保持必要的社交距离,并不等于冷落、冷漠和互相排斥。相反,面对传染性疫情,最需要的是社会各个单元、个体的互相包容、配合与合力应对,任何“以邻为壑”的做法都将放大疫情带来的伤害。
    (摘编自朱昌俊2020年3月《重视疫情防控带来的社会心态变化》)
    4.根据材料,下列有关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持社交距离能够有效降低人们感染病毒的概率。
    B.保持社交距离的可行性措施是戴口罩、行拱手礼。
    C.保持社交距离突破了对“亲密”关系的原有界定。
    D.保持社交距离需要人们理性、平和、包容的心态。
    5.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从科学与简便出发,提出保持社交距离的做法,具有现实意义。
    B.材料二的倡议可从侧面印证疫情防控可能带来社交距离变化这一观点。
    C.材料三认为高铁进食事件属于社交行为规范问题,不能依据规定评判。
    D.材料三由时事开篇,并紧扣当下疫情评述,这与文体和写作意图有关。
    6.下列社会现象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
    A.在行人稀少的大街上摘下口罩吸了两口新鲜空气,结果引来几道异样的目光。
    B.在楼道遇见老家是湖北的邻居,邻居开口说“今年我们可没回老家过年”。
    C.公交车公司要求乘坐公交车必须戴口罩,上车必须先扫健康码,再刷公交卡。
    D.某地商场在入口处张贴警示标语:“体温过高者及疫区返回人员不得入内。”
    7.为宣传防控新冠肺炎的理念,有人对奥林匹克标志(下左图)重新做了设计(下右图),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介绍并评析新图案的设计思路,不超过80字。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在五面包围中(节选)
    魏巍
    坚守坑道第15天,又发生了新的困难:坑道里的存水用完了。人们把那几个存水的大汽油桶,翻来覆去磕打,再也倒不出一滴水来。
    团指挥所几次派运输队送水,伤亡很大,水却很有限。
    由于缺水,大家眼瞅着饼干硬是咽不下去,有时候饼干的碎末被呛得从鼻孔里喷出来。
    坚守坑道第18天,有人偷偷喝尿。战士们脱光了膀子,抱着手榴弹,紧紧贴着潮湿的石壁,人们仿佛第一次认识到:水,是何等的珍品!
    这时候,在精神上负担最重的,除了郭祥,恐怕就是卫生员小徐了。这个十六七岁说话还有些童声童气的孩子,虽然同别人一样渴得嗓子冒烟,但他更难受的却不是这个,而是伤员们极力抑制着的低声呻唤。他仿佛觉得伤员们喝不上水,全是他的过错似的。
    卫生员小徐走来走去,一遍又一遍察看石壁,终于发现一条细细的石缝,不时渗出一两滴水珠。他就撕了一缕棉花,把水珠蘸起来,拧到小碗里。尽管石缝是那样的吝啬,总算有了一丝希望。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耐心工作,居然拧了大半碗水。然后,他就把小搪瓷碗架在小油灯上烧起来。
    小小一点灯头火,总算把水熏热了。他立刻把小碗端到几个重伤员跟前:
    “同志们!醒醒,喝水啦!”
    “你端给参谋长喝吧!他哑得快说不出话了,这样下去怎么指挥呢?反正我们……”
    “对!对!快给参谋长端去吧!”大家异口同声。
    小徐把小碗放在桌上:“参谋长!喝点水吧!”
    “小徐!你怎么不端给伤员喝呀?”
    “他们都不肯喝,说你还要指挥打仗呢!”
    “傻孩子,光凭一个人能打仗吗?快端给伤员喝吧!”
    小徐站在那里不动。
    郭祥只好端起碗,递给步话机员小马,小马哽哑得很厉害。
    “不行!我不能喝。”
    望望桌上大半碗水,分毫不少,郭祥叹了口气,把小碗高高擎起,说:
    “同志们,我带头喝!你们也非喝不可!谁要是不喝,就是对我们的胜利不关心!”郭祥装作一饮而尽的样子,却只抿了小小的一口,递给小马。小马也只抿了一小口,又递给小徐。小徐只沾了沾唇,就端给重伤员们。其他人也都抿了一点。
    转到郭祥手里,居然还剩下小半碗,几粒明亮的泪珠,扑哒扑哒掉到小瓷碗里……
    坑道口传来刺耳的叫声:
    “中国士兵们!我们断绝了你们的一切联系,你们已经完全陷入绝境了。你们用19世纪的武器和高度现代化的联合国军作战,不过是无效的抵抗和绝望的挣扎。还是快快投降吧!”
    “中国士兵们!你们实在太可怜了。你们被上级骗出来,来到千里迢迢的异国,住的是深山土洞,过的是野蛮人的生活,吃不上饭,喝不上水,眼看就要困死,饿死,干部却不闻不问,你们何苦还要为他们卖命?还是到自由的世界来吧!……”
    “参谋长!有人乘机说破坏话了!他说,如果上级还要我们,干嘛叫我们在这儿受罪?……”
    “走!我们找他谈谈。”
    坑道中部,战士们多半脱光膀子,靠着壁坐,有的擦枪,有的在拧手榴弹盖;独有白鹤寿半躺半卧,眯细着眼在想什么,整个身躯就像一尾鱼切掉头尾后的“中段”。
    郭祥在他面前一站,严厉地问:
    “你刚才说了些什么?”
    “你究竟是什么意思,你自己清楚。我告诉你,不管什么人,他想借机挑拨离间,瓦解我们士气,他就是瞎了眼了。上级为了给我们送东西,牺牲了多少好同志!我们吃的,用的,都是同志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你为什么要凭空造谣?”
    白鹤寿手指轻微战栗着,低下头去。
    坚守坑道多日,总攻尚未开始,郭祥觉得有必要解释几句:
    “我们坚守坑道,就是为了不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只有把敌人消耗到一定程度,把敌人拖得筋疲力尽,我们的反击就会一举成功!”
    “同志们!我们在最前沿坚守坑道是非常光荣的。我打了这么多年仗,受敌人五面包围,还是第一次,恐怕你们也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吧!这是非常难得的为祖国为人民立功的好机会。虽然我们没吃的,没喝的,但我们不是敌人手心上的可怜虫,我们是钻到牛魔王肚子里的孙悟空。我们应该拽住牛魔王的心肝狠狠地打几个嘀溜!谁嘀溜打得好,我就给他记功!”
    ……
    晚九时,疙瘩李带领两名战士去炸坑道前面的地堡,手里用麻绳提溜着十几个空罐头盒,前后共总不过五分钟。
    “好干脆呀!”
    “全靠副连长的那几个破罐头盒子,他钻到东边那个炸弹坑里把罐头盒子一摇,敌人机枪就冲着他打,我们从西边就上去了。”
    郭祥正准备派第二个小组出发抢水,忽然听见一片声嚷:
    “上级给我们送水来啦!”
    “同志们送水来啦!”
    坑道里战士们,轻伤员们全站起来,把进来的两个人团团围住,有的抢上去握手,有的抱着他们的膀子,眼里流着涔涔的热泪。
    乔大夯身下横七竖八挂满了军用水壶,背上一个沉重的麻袋;后面的战士身上也背着二三十个水壶。
    “俺们送来的东西不多,知道你们断水好几天了。大伙都觉着萝卜这东西解渴又解饿,俺就背了点。”
    话音未落,老模范背着一个大口袋进来。后边跟着四五个人,一个个都背着口袋,满身灰黑色泥土,显然都是从焦黑的土地上爬过来的。
    郭祥指指那些大口袋:
    “这里装的都是些什么呀?”
    “你猜猜看!”老模范笑着说,“这是祖国人民的慰问品哪!”
    坑道里的气氛由欢欣,热烈,活跃,一下变得严肃、庄重和静穆起来。
    (有删改)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战士们紧贴潮湿的石壁,减轻焦渴的感觉,来渲染缺水的状况;依然抱着手榴弹,来凸显他们困境中依然保持警觉。
    B.卫生员小徐走来走去,一遍又一遍察看石壁来找水,体现了他内心的急躁、焦灼,他认为伤员们喝不上水,是他的过错、失职。
    C.郭祥看到水喝一圈居然还剩下小半碗,泪珠掉到瓷碗里,这一细节表现了他深为同志间的相互关心和战友间的无私而感动的心理。
    D.文中对于乔大夯的刻画虽着墨不多,但突出了他的勇敢无私、任劳任怨,同时也表现了他为送不上水而深深自责的心理。
    9.关于文中“坑道让水”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生员小徐让同志们醒醒,喝水,体现了他对受伤的同志们的关心。
    B.伤员们让小徐把水端给参谋长喝,是认为参谋长指挥打仗,职责更重要。
    C.小徐把水端给参谋长喝,是出于无奈,也为后文的继续让水做了铺垫。
    D.参谋长对卫生员小徐的批评,是对伤员的关心,侧面反映出本文的主题。
    10.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何艺术特色,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11.有人为小说加了一个结尾:“这些远离家乡为一个神圣的目标战斗在邻国山岭上的人们,这些在弥天的烟火中无比坚强刚毅的战士,竟突然变得像搂在母亲怀中的孩子一样。”你认为合适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帝王亦然,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一于此,岂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自贤,身死匹夫之手,亦为可笑。”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
    (摘编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B.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C.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D.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多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皇帝的庙号多为“太宗”。
    B.谏议大夫,官职名,秦代开始设置,专掌议论。唐代的谏官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C.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就是宫殿的台阶下,后来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D.顿首,古代下级对上级表示尊敬的礼仪,见面时行礼人低头拱手。也是书信用语,表示致敬。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论君道,百姓为要。他说不能损害百姓利益,不能扰害百姓,也不能说不合事理的话,魏征认为这符合古理。
    B.太宗论财物,妄受殒身。他认为用宝贵的性命来博取财物,比用明珠弹射鸟雀还得不偿失,为此而死,实乃可笑。
    C.太宗论贪鄙,鉴戒奢侈。他以隋炀帝为反面例子,告诫臣子们不要任性放纵,奢侈无度,信任小人,疏远忠诚之人。
    D.太宗论君臣,生死与共。他认为朝政不管是混乱还是安全,君臣都应该同舟共济,臣子进直言,君主纳忠谏,古来所重。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
    (2)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16.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对实施仁义的认识。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亸。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多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仗飞魂招楚些:《楚辞·招魂》中写天帝遣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这里是写词人召唤友人。
    1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主要围绕“别”行文,先写话别,再写送别,然后写别后,离情别绪贯穿作品始终。
    B.上阕前三句描写了落花、老柳等暮春之景,营造出寂静、凄清的意境,于景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C.“落日有情还照坐”一句融情于景,赋予落日人的情感,含蓄地写词人劝慰友人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D.下阕第一句写词人跟着友人乘坐的船,直到路的尽头,这一处描写体现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18.下阕最后两句是怎样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概括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2)曹操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在《赤壁赋》中则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指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和《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4)古人重视学习对改变自己的重要作用《劝学》中“____________”强调要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自己;《论语学而》中“____________”强调虚心学习可以匡正自己。
    七、选择类
    20.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儒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为儒客推崇,历代儒客尊孔子为“先师”。
    B.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他的主要成就是创立儒家学派,创作“六经”,创办私学。
    C.《孟子》,儒家经典著作,被宋代朱熹列入“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据传为战国时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D.《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2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B.“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度,用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C.授、拜都是“授予官职”的意思,表示提升官职的词有拔、擢、升、出等;表示降低官职的词有贬、谪、左迁等;表示罢免官职的词有罢、黜、夺、免等。
    D.禊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固定为三月三日),临水洗濯以祓除不祥。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八、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电影《长津湖》以史诗级的手法,全景式展示了长津湖战役的全貌,上映第4天票房就突破了15亿元,其市场表现和观众口碑持续升温。该片不仅让观众走近并了解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更使观众铭记祖国因何河清海晏,今天因何国泰民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2周年,人们从来没有忘记那段①、烽火连天的悲壮历史,从来没有忘记那些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②的英雄先辈们。
    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就必须不忘历史、不负先烈,让红色精神③。
    只有我们握紧历史的“接力棒”,接续奋斗、擦亮信仰,才定能在复兴路上不断向前,创造出新的无愧于革命先烈的“人间奇迹”!
    2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蔬菜和水果在营养成分和保健作用方面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①______________。
    大多数蔬菜所含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的含量都要优于水果,所以水果虽然②____________,但只吃水果无法全部获取蔬菜中的某些物质。
    水果中的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等含量比蔬菜丰富,并且水果中的芳香物质、香豆素等植物化学物质也是蔬菜所无可比拟的,而它们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并且大多数水果是可以直接吃的,一般不需要加热,所以它的营养成分不受烹调因素的影响,营养素损失也少,因此,③____________。
    2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字。
    25.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字。
    九、材料作文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4)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以上几句话都出自先秦诸子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领会到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认识到其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民众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情感方式,也明白了很多立身处世的道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贵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学校将组织以“学习传统文化,让经典照亮人生”为主题的学习讨论会,请从上述五句话中任选其一,结合自身经历和社会生活,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