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月考 >

辽宁省新民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辽宁省新民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笔记”二字,本指执笔记叙而言。由于南北朝时崇尚骈俪之文,一般人称注重辞藻、讲求声韵、对偶的文章为“文”,称信笔记录的散行文字为“笔”。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所以后人就总称魏晋南北朝以来“残丛小语”式的故事集为“笔记小说”,而把其他一切用散文所写零星琐碎的随笔、杂录统名之为“笔记”。至于以“笔记”两字作书名,则大约始于北宋的宋祁,他著有《笔记》三卷。
    笔记的特点,以内容论,主要在于“杂”:不拘类别,有闻即录;以形式论,主要在于“散”:长长短短,记叙随宜。因此,凡是较为专门的著作,如人物传记、专谈一时一类事实的书、专述地理古迹和记行的书以及家训、语录之类的札记,都不在笔记之列。
    古代笔记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呢?归纳一下从魏晋到明清的笔记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是小说故事类的笔记。始魏晋迄明清的志怪、轶事小说,从晋干宝的《搜神记》、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到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王晫的《今世说》都属于这一类。第二是历史琐闻类的笔记。始魏晋迄明清的记野史、谈掌故、辑文献的杂录丛谈,从晋人伪托汉刘歆的《西京杂记》、唐李绰的《尚书故实》到清王士禛的《池北偶谈》、褚人获的《坚瓠集》等,都属于这一类。第三是考据、辨证类的笔记。始魏晋迄明清的读书随笔、札记,从晋崔豹的《古今注》、唐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戴埴的《鼠璞》等到清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等,都属于这一类。
    这里的第一类,即所谓“笔记小说”,内容主要是情节简单、篇幅短小的故事,其中有的故事略具短篇小说的规模。二三两类,则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经史子集、典章制度、风俗民情、轶闻琐事以及神鬼怪异、医卜星相等等,几乎无所不包,内容极为复杂,大都是随手记录的零星的材料。这两类只能算作“笔记”,不宜称为“笔记小说”。但这样分作三大类,仍难周密。因为笔记一体,本来以“杂”见称,一书之中,往往兼有各类,如《封氏闻见记》于考据之外,并记故实;《梦溪笔谈》亦不专重辩证而兼及艺文杂项;甚至像《阅微草堂笔记》为追踪晋宋的志怪小说而间杂考辨;《池北偶谈》为记掌故、文献的杂录,也列有“谈异”一门,语及鬼神。这样为之分类,就不免有顾此失彼之感。其实古代的历史与小说,有时亦难分界限。像《世说新语》所写的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真人,而所记的事,则大出于传说。因此这部书既可以算作小说,也不妨称为历史,实际兼跨小说、历史两类。把它入于小说故事项下,不过是姑从一般的看法来分。此处归纳古代笔记为三大类,也无非粗举大凡而已。
    (选编自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
    材料二:
    笔记小说在中国不断得到承继与发展,虽代有沿革,而其基本面貌与体制没有太大的变化,其基本特点是共同的。从形式上看,大多短小简洁,为人们茶余饭后消遣之物,其历史地位与其他小说式样在当时的地位大体相当。从叙述风格上看,笔记小说多采用速写式的散文格式,不叙述人物事件的全貌,而是撷取一二关节,作速写式的刻画,或点到为止,或就二三小事稍作渲染,却能给人以较深的感触。从题材的选择与处理来看,古笔记小说多采用冷静写实的方法,多叙写事实传闻,陈名指实,诙谐多趣,如得六朝人物品藻清淡之助,又合于士人褒贬臧否之心。士人逞才炫学,对世事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多采用笔记小说的形式。再从欣赏格调上看,可谓雅俗兼容。说它雅,是因为它多为士大夫所作,渗透着他们的欣赏趣味,掺杂着他们的闲情逸致;说它俗,是因为笔记小说处于消遣地位,它的写作初衷是为逞性娱情,广见闻,大部分作品是由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加工而来,故显得口语化色彩很浓,平易而亲切,所谓“文不甚深,事复有趣”,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新时期以来的笔记小说大体上继承了古代笔记小说的这些特点,同时,作为变化了的时代的产物,又有新的发展,在短小的篇幅中富有厚实的内涵。在艺术表现上,有明显的散文化和诗化色彩,作者行文走笔充满调侃的意味,艺术韵味似淡而实浓;在作品中,作者还着意于对民俗民情的细致描绘,并以似不经意的简略勾划,写出人物的民族性格等。
    (选编自周献珍《试论新笔记小说的文体特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笔记”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笔记”与“笔记小说”区分开来,广义的“笔记”包含了“笔记小说”。
    B.“笔记”可以分为小说故事类、历史琐闻类和考据辨证类三种类型,各个类型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C.笔记小说从魏晋南北朝至今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它的基本面貌、体制以及基本特点相对稳定,没有发生过变化。
    D.作为士大夫逞才炫学,表达观点的产物,笔记小说风雅别致,充分体现出他们的欣赏趣味,表现了他们的闲情逸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根据“笔记”名称的由来,可知“笔记”的写作无需讲究辞藻、对偶,信笔记录,不拘形式。
    B.“笔记”记录了社会生活,然而内容缺乏真实性,这一缺点使得它无法成为研究历史的依据。
    C.笔记小说在内容上受到了民间故事的影响,语言平易亲切,这些特点有利于它的普及和传播。
    D.与旧笔记小说相比,新笔记小说的内涵更为厚实,艺术韵味更加浓烈,民族风格也更为突出。
    3.根据材料一内容,结合《三峡》一文,下列选项中直接证明郦道元《水经注》不是“笔记”的一项是(3分)(   )
    A.注重遣词造句,不是信笔记录
    B.刻画山水全貌,不是点到为止
    C.语言雅致清丽,不够通俗亲切
    D.专述水文地理,内容不够繁杂
    4.《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请结合材料二的观点,简要分析它的艺术特点。 (4分)
    附: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对“笔记小说”进行了介绍,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姑姑
    李立泰
    姑姑很漂亮,柳眉杏眼,修长身材,梳短发,穿着整洁。
    姑姑离休后回家探亲,谈起当年战火纷飞、腥风血雨的革命战争岁月。
    那年全村参战和八路军一起打鬼子。咱村有围墙,墙外有围子壕。壕里放了水,还有圪针寨,全是枣树枝子,鬼子不好攻。
    家人都上围墙打鬼子去了,八路军得吃饭啊,娘回不来咋办?姑姑还是孩子,但姑姑要蒸窝窝给八路军吃。姑姑八岁时,跟锅台差不多髙,蒸窝窝够不到箅子,就站在小板凳上。头次没蒸熟,就回锅。八路军叔叔夸姑姑孩儿小心好、机灵手巧。
    那次是八路军冀南七分区二十四团来解的围,把鬼子打跑了。
    姑姑八岁参加八路军,在伙房帮忙。老班长像疼亲女儿一样疼姑姑。姑姑站小板凳上学做饭,生的做成熟的,凉的烧成热的,凉水烧成开水。
    姑姑九岁被卫生队要走,八路军冀南七分区卫生所在姑姑村上,家家住了伤病员,整天接触的全是受伤的男人,枪子没眼,伤哪儿的也有。分什么男女啊,该脱得脱,该铰得铰,全无顾忌。医、食、住、行,姑姑跑前跑后,发动婶子大娘姐妹们帮助卫生所拆被褥、洗衣服,帮助照顾伤员。她一口一口给伤员喂汤、喂饭、喂药,甚至端屎尿。
    姑姑当卫生员开始洗伤员绷带,她说:我洗的绷带今天就是垃圾。在村子的水坑里洗洗,没肥皂、洗衣粉,血斑也洗不干净。有时找不到好水,小水坑里的水也凑合。人手不够时也给伤员包扎,包得歪歪扭扭的。
    再大点儿我就开始学扎针。起初扎不进去,吓得手哆嗦,急得哭。大姐姐们告诉我,手把肉捏住,猛扎下去,别犹豫。慢慢我会扎针了,伤员都说我小手儿柔软扎得不疼,抢着叫我扎针。遇到输液的重病号,我站旁边看护士姐姐扎血管,我还在自己胳膊上练习过扎输液针。
    我问姑姑:您作为战地护士,一生中最骄傲的是什么?
    应该是那次躲过敌机空袭。那天狂风怒号,刮得天昏地暗,黄风把枯枝败叶都旋到天上去了。本不是敌人偷袭的天气,可就是那天敌机偏来了。我负责的两名重伤员转移不动,十三岁的我急中生智,抓了两个麻袋片儿把伤员盖上,上面撒些树叶树枝,我也趴在下面,敌机盘旋了几圈扔下炸弹,没炸着我们,躲过一劫。立了三等功。
    我到驻地就积极发动妇女做军衣、抬担架、护伤员、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十四岁入党,十六岁护士长,成了骨干力量。当了护士长才知道,其实有职务就是责任重了,要多干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脏活累活抢着干,加班加点冲在前。一次战地卫生员不够用,我第一个站出来上前线。就是那次为抢救伤员,我被炸伤,至今腿上还嵌着块儿弹片,遇到阴天下雨就疼。前线非常危险,说不定去了就回不来,就是要把生还的机会留给战友。我又问姑姑:您作为护士长,最厉害的是啥?
    最厉害的是那个县大队战士的大腿骨头里嵌了子弹,我和几个护士当班,医生去前线了,一没麻醉药,二没专门器械,我们把肉剥开子弹露了出来,把老乡打铁的老虎钳子在锅里煮煮,我一边哭一边把“钢铁战士”腿骨上子弹拽出来。
    我越干越进步,十九岁被任命为医疗队党支部书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一边抓政治学习,一边加强医疗知识学习。越学越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了。
    这年一个家伙儿闯进我心里来。他是连长,跟我平级。我给他扎针,三扎两扎有了好感,偷偷摸摸谈,俺们不够谈恋爱的级别。一次战斗,他那连人马被鬼子挡住冲不出来,回不了大部队,就跟别的八路军走——反正都是打鬼子。我们再没见过面,说心里话还真想他,但不知他死活,成天提着心挂着他。
    后来我调军分区医院任院长。新中国成立那年,那家伙受伤被送到我们医院来了。我一见他浑身是血,心里一紧,心疼得哆嗦,他是个不错的人,可是我刚结了婚。急得他跺脚、拍头、捶胸。
    他急咧咧地吼:我给你写信,怎么不回?!
    我说:没收到你的信,兵荒马乱的,信不通。
    你怎么不等我?
    我等你好几年,也不知道你活着没有啊?走了就没音信儿。
    他哭了,泪淌下来。我不敢看他。
    我说:都团长了还哭,不怕人家笑话?好好干,将来找个大学生,比我这文盲强多了。   
    任什么“生”也抵不上你!
    别说憨话,我帮着给你介绍。
    我照顾他个把月,也算弥补吧。他养好伤要南下,打过长江去。一次攻坚战中他顶着湿被子率敢死队往上冲,牺牲了。
    姑姑那么神伤,眼里含泪。
    6.下列各项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八路军叔叔夸姑姑孩儿小心好、机灵手巧”中,“孩儿小心好、机灵手巧”是直接引用八路军夸赞姑姑的话语。
    B.“分什么男女啊,该脱得脱,该铰得铰,全无顾忌”,这句话表现了在战斗紧急的时刻姑姑她们专注于救人的情景。
    C.文中划线部分用小说叙述者“我”的口吻进行叙述,通过姑姑学扎针的细节,表现姑姑的职业成长经历和性格特征。
    D.“任什么‘生’也抵不上你!”这句话表现了团长对姑姑专一的爱,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团长的任性骄横的特点。
    7.下列各项中,对小说叙述者“我”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叙述者,叙述了“我”从姑姑那里听到的关于革命岁月的故事,使小说更具真实性。
    B.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推动情节发展。“我”的提问,促使姑姑回答,推动了故事往前发展。
    C.起到了聚焦的作用。“我”的两次发问,将故事聚焦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上,突出了“我”的存在。
    D.联系时空。“我”对姑姑往事的关注,联系历史和现实两个时空,突出了姑姑的革命故事的现实意义。
    8.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谈谈这样结尾的艺术效果。(4分)
    9.小说在叙述姑姑的故事时,将自叙与他叙相结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靖郭君①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靖郭君①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刬而类,破吾家,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②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大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当是时,靖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此齐貌辨之所以外生、乐患、趣难者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①靖郭君:即田婴,齐威王少子,齐宣王异母弟,孟尝君田文之父。“靖郭”是封邑,指古薛城;“君”是封号。②昭阳:楚国令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
    B.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
    C.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
    D.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孟尝君即齐国的田文,他与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并称“战国四君子”。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
    B.薨,古代用以称诸侯之死,《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后世皇帝的宠妃及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C.太子,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一般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D.《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靖郭君与齐宣王的关系很不好,于是离开国都,搬到先王封给自己的薛地,并且拒绝了昭阳用多倍土地换取薛地的请求。
    B.靖郭君不顾他人反对,始终善待齐貌辨;齐貌辨为报答靖郭君的知遇之恩,不顾劝阻,带着必死之心去调解靖郭君与齐宣王的关系,虽受到刁难,但最终赢得齐宣王认可。
    C.齐貌辨通过陈述靖郭君不听自己劝告,巧妙地暗示了靖郭君对宣王和齐国的忠诚,从而打动了宣王。
    D.齐宣王本来心怀愤怒,可是听了齐貌辨的一番劝说之后,不但消除了对靖郭君的嫌怨,还用隆重的礼节迎接其归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2)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
    14.齐貌辨成功调解齐宣王与靖郭君二人关系的策略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次韵答平甫①
    王安石
    高蝉抱壳悲声切,新鸟争巢谇语忙。
    长树老阴欺夏日,晚花幽艳敌春阳。
    云归山去当檐静,风过溪来满坐凉。
    物物此时皆可赋,悔予千里不相将。
    (注)①平甫:王安国的字,王安国为王安石长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次韵,古人和诗限制最严格的一种方式,作者与弟弟用诗词互相赠答唱和,可见感情亲密。
    B.首联运用拟人的手法,“谇语”二字描述争巢之鸟的鸣叫,赋予其人的神貌情态,生动有趣。
    C.颈联通过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分别写出了黄昏时云归风来的清静和凉爽,景色安宁宜人。
    D.本诗既写出作者对当下美好时节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其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一丝孤独惆怅。
    16.王安石的律诗讲究技法,用字工稳。请任取其中一方面结合颔联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正如曾子在《论语·泰伯》中所说的“          ,         ”。
    (2)《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             ,            ”。
    (3)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祖母持象笏的勉励,“           ,           ”,生动地表现了老祖母对孙子的疼爱与厚望。
    (4)《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两句,以云与鸟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5)《归去来兮辞》诗中“,              ”写出了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饱含作者的热爱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小题。
    今年习近平在不同地方考察时,结合当地特色, ①   为城市治理点题支招,为民生福祉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谋划定策。其中,“留住记忆”“留住乡愁”,是一个要点。
    胡同是老北京的底蕴所在。要把老城区提升改造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只要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底蕴,就会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地处大西北的甘肃历史文化传承绵延深厚。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②    的根脉。
    多年来,习近平始终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③    推动建设和保护的协调统一……从保护一条巷、珍视一座城,再到谋划整个国,贯穿着一条鲜明的脉络——重视文化传承,延续历史文脉,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留住记忆”“记住乡愁”。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① ②       ③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小题。
    春深,燕子的新巢在屋檐下落成。此时,枝头卸下百花的妆容,一枚枚青涩的果子脱下花衣,露出毛绒绒的小脸。此时,忙碌了一个春天的情侣,终于可以在土墙泥屋里孕育爱的果实。()。它们时常从巢穴里探出头,望着不远处的那一汪深绿的田野,望着和农人齐腰高矮的庄稼,望着被果实压低的枝头,禁不住再次张开翅膀,贴近这片即将被知了的唢呐迎进夏日的土地飞翔。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它们出入相随,爱的私语如屋檐下的铃铛,在春天的最深处,是那样清脆悦耳,亦是那般打动人心。
    B.爱的私语如屋檐下的铃铛,是那样清脆悦耳,亦是那般打动人心。在春天的最深处,它们出入相随。
    C.它们出入相随,在春天的最深处,爱的私语如屋檐下的铃铛,是那样清脆悦耳,亦是那般打动人心。
    D.在春天的最深处,它们出入相随,爱的私语如屋檐下的铃铛,是那样清脆悦耳,亦是那般打动人心。
    (三)语言文字运用Ⅲ(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
    21.下面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会徽(图案背景为金黄色),请说明构图要素(除字母、数字、五环旗外)和寓意。(4分)
    (1)构图要素:
    (2)寓意:
    22.吟诵古典诗歌,脑海中会呈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或场面。下面是屈原追悼阵亡将士的《国殇》中的两句,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成一个场面。要求:紧扣诗句,语言表达生动,富于感染性,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4分)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上”者上进,“止”者知止,   “正”者守正。“上”“止”“正”这三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包孕着国人从古至今的人生哲学与生命智慧;这三字也与每个人的求学、处友、从业等具体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深蕴待人处事之道。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