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月考 >

广东省广州市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个西方人开始阅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作者的言论和著述往往十分简短,甚至互不连贯。打开《论语》,每一小段只包含几个字,各段之间往往也没有联系。打开《老子》,全书只有约五千字,但是老子的全部哲学都在其中了。习惯于用长篇大论进行理性论辩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会感到摸不着头脑,不知这些中国哲学家在说什么,由此不免会认为,这是中国哲学家的思想不够连贯。假如果真是这样,中国哲学就不存在了。不相连贯的思想,怎能称得上是哲学呢?
    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述,表面看来似乎不相连贯,乃是由于它们本不是专门的哲学著作。按照中国传统,学习哲学不是一个专门的行业。从人都应当读经书,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都应当去教堂。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为了成为某种特殊的人。因此,中国没有专业的哲学家;非专业的哲学家不认为自己要写专门的哲学著作。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专门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专门著作的哲学家,为数多得多。要了解这些人的思想,就需要从他们对友人和学生的言论集和书信中去辑录。因此其中不免有不相连贯,甚至互相矛盾的地方,这是不足为怪的。
    在有些哲学家如孟子、荀子的著作里,的确也有长篇大论的文章。但是和西方哲学家的著作相比,它们仍显得篇幅短小;未曾把道理讲透。这是因为中国哲学家惯于用格言、警句、比喻、事例等形式表述思想。格言总是简短的,而比喻和事例则总是自成段落,与前后文字不相衔接的。用格言、比喻和事例来说理,难免有不够透彻的地方,只能靠其中的暗示补足。明述和暗示正好相反,一句话越明晰,其中就越少暗示的成分;正如一种表达,越是采取散文的形式,就越不像是诗。中国哲学家的语言如此不明晰,而其中所含的暗示则几乎是无限的。富于暗示而不是一泻无余,这是中国诗歌、绘画等各种艺术所追求的目标,它也同样成为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时的风格。
    《论语》和《老子》中的简短词句是充满提示的箴言。正由于富于提示,才使它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我们如果把《老子》书中提到的概念列举出来,重述一遍,可能用上五万字或五十万字,它可能帮读者了解《老子》一书的含义,但它本身将成为另一本书,而永不可能代替《老子》原著。郭象是《庄子》一书的著名注释家,他把庄子使用的寓言和隐喻,用理性论辩的方式加以阐述,又把《庄子》书中的诗句用散文予以重述,他的论述比《庄子》一书清晰得多。人们会问:两者之中,哪个更好呢?后来一位禅宗僧人曾说:“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
    (节选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删改)
    材料二: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摘自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哲学著作往往因为简短或不连贯让习惯用长篇大论进行理性论辩的西方学生困惑。
    B.与西方哲学家的著作相比,孟子、荀子的那些长篇大论的文章也仍未能把道理讲透。
    C.思想是客观外界现象反映到人头脑中的感性认识产生一个飞跃后形成的理性认识。
    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认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哲学家的语言不够明晰、富于暗示,这与他们表达思想的习惯和方法有密切关系。
    B.由冯友兰所引用的禅宗僧人的话可推知,他认为《庄子》原书比郭象之注更耐人寻味。
    C.检验思想是否正确必须将其运用于社会实践之中,如果取得成功即为正确,反之则否。
    D.共产主义运动虽遭遇过挫折但只是暂时的,因为共产主义思想代表的是先进阶级的势力。
    3.下列语句,不能体现选文中冯友兰所说的中国哲学著作表述风格的一项是(3分)
    A.朝菌不知晦朔,螅蛄不知春秋——《庄子》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C.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4.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论语》与材料二论述风格的不同之处。(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而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故事背景提要:大卫离家后,十岁时进了谋得斯通—格林比公司,给他们当童工,住宿环境阴暗潮涩。大卫在当铺的工作中认识里米考伯夫妇,知道了米考伯太太也是个孤儿,但是米考伯夫妇随时要去外地。所以大卫不想留在陌生人中,决计逃走,去姨奶奶家。
    米考伯太太带着孩子坐在车后面,我站在路上无言看他们时,她眼前一层薄雾消失了,她看出我实在只是多么小的一个人。我这么想,是因为她面带一种从未有过的母亲样的表情向我招手,要我爬上车;她搂住我脖子,像吻自已儿子那样吻了我一下。我刚下车,车就开了。他们挥舞着手帕,以至我看不见他们一家人。我又要去谋得斯通一格林比公司开始那令人厌倦的一天。
    可我已不想再在那里过多少令人厌倦的日子了,不,我已经决心要跑开,要用一切办法去乡下,去见我在这世上唯一的亲属,要把我的遭遇告诉我的姨奶奶——贝特西小姐。自从那晚产生了念头并失眠后,我就一次又一次、一百次地重温我那可怜的母亲讲的我出生的故事,昔日听她讲这故事于我是件快活事,我已把它熟记在心了。在那故事里,我的姨奶奶以令人生畏的威风登场:但她的举止中有处小地方令我常常回味,正是这一小小特征给了我些鼓励。我忘不了,母亲认为姨奶奶摸她那头漂亮的头发时手并不粗暴。虽然那也许只是完全出自我母亲的脆想,或许根本就没那回事,但我用它构成一小幅图画,画出我记得那么清楚也爱得那么深切的女子,她的美打动得那可怕的姨奶奶也发了仁慈,这幅画使整个故事变得温柔了。很可能由于这幅图画已久久在我心中,才使我的决心逐渐形成。
    我连贝特西小姐住哪儿也不知道,所以就给佩格蒂写了封长信。不久就收到了佩格蒂的回信,和往常一样充满了忠诚和爱心。她随信附上半几尼(恐怕她花了不少气力才克服重重困难,从巴吉斯的箱子里弄出这笔钱呢),并告诉我贝特西小姐位在多佛附近,不过她也不能肯定是就住在多佛当地,还是在海斯,沙门,或弗克斯通。我们工友中的一个人在我向他打听这些地方时,竟说这些地方都在一起,我认为这于我的目的已够了,决定那个周末就动身。
    我是个诚实的小人儿,不愿离开谋得斯通一格林比公司而留下一个有污迹的印象,所以我认为我必须等到星期六晚上才能走,而且我刚来时预支了一星期薪水,所以我决定不在往日领工钱的时候去账房。为了后一个特殊理由,我借了半几尼,这样我就不乏旅行所需费用了。于是,星期六天黑时,我们都在批发店里等着领工钱,我握住米克·沃克尔的手,请他在轮到他领钱时告诉奎宁先生我去把箱子搬往提普家了,然后我对粉白·土豆道了最后一次再见,便跑走了。
    我的箱子放在河对面的住处。在一张我们钉在桶上的地址卡上我写上了:“大卫少爷,留在多佛马车票房,待领。”我把这卡边放在口袋里,准备把箱子拿下来后拴到上面去。我一面朝住处走,一面四下张望,想找到一个帮我把箱子送到票房去的人。
    一个腿很长的年轻人带着一辆很小的空驴车,他站在黑弗莱尔路的尖塔附近。我走过时,眼光和他的相遇,他把我叫做“小痞子”,还希望我“认清他以后好作证”,无疑,这是说我瞪他了。我停下来向他解释,说我并没这么做,我不过是不能肯定他会不会愿意干一件活。
    “哈(啥)活?”那长腿青年说。
    “运一只箱子,”我答道。
    “哈箱子?”那长腿青年说。
    我告诉他是我的箱子,就在那边街上,我要他把它运到多佛马车票房,运费是六便士。“六便士就帮你干呢!”那长腿青年说罢就上了车——不过是架在车轮上的一个大木托盘——驴子拖着那车咕隆隆跑了起来,那速度我要使劲跑才可以跟上。
    这年轻人的态度带着挑衅的意味,尤其他对我说话时嚼草的样子让我不喜欢:可价钱已讲好,我就把他带到我马上要离开的房间,我们一起把箱子搬了下来,现在,我不愿意把那卡片拴上去,因为我怕那房东家的什么人会对我的举止起疑心而把我扣留下来,于是我对那青年说,请他到了最高法院监狱的高墙外时就停一分钟。我话音刚落,他就赶车咕隆隆跑将起来,那架势像是他、我的箱子、那车还有那驴都发了疯一样。我跟在他后面跑着,喊着,等到预定地方赶到他身边时,我气都透不过来了。
    因为太兴奋又太紧张,我在掏卡片时,把那半几尼也从口袋里翻出来了。为了不弄丢它,我就把它含到嘴里:虽说我的手抖得好厉害,但还是把那卡片如我心意地拴好了,就在这时,我觉得那长腿青年朝我下巴上重重拍了一记,就见那半几尼从我嘴里飞到了他手上。
    “什么!”那青年抓住我衣领,凶狠狠地额牙裂嘴道。“是犯了事吧,是不是?想跑掉,是不是?去派出所去,你这个小坏蛋,去派出所去!”
    “把钱还给我,行不行?”我万分恐慌地说,“别管我的事。”
    “去派出所去!”那青年人道,“你一定要去派出所证明这事!”
    “把我的箱子和钱还给我,”我哭着叫道。
    那青年仍然说:“去派出所去!”他还很粗暴地把我往那头驴那儿逼,仿佛那畜生和警官有什么相似之处:后来他改变了主意,跳上车,坐到我的箱子上,哪嘟念叨说要一直赶到派出所去,就比先前更加起劲地咕隆隆飞快地走远了。
    我尽一切力跟在后面追,可我没力气叫了,即使有那会儿我也没胆量喊。我追了半英里路,其间至少有二十次,我几乎被车碾到轮子下,我时而看不见他,时而看见他,时而看不见他,时而遭到鞭子抽打,时而被叫骂,时而陷到泥里,时而爬起来,时而撞到什么人怀里,时而撞到一根柱子上。后来,由于生怕这时或许半个伦敦城都在出动捉拿我,我只得又惊又气地眼睁睁看着那青年带着我的箱子和钱去他要去的地方去了:我就一面喘着气,一面呜咽着,但我并没停下脚步,我朝格林威治走去,我知道那地方就在去多佛的大路上;我所带着的从这世界上所得的并不比我出生时带到这世界上的多什么(就在我出生那天晚上,我的出生给我姨奶奶带来了那么多不快),走向我姨奶奶贝特西小姐的隐居之地。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写大卫对童工生活厌倦,是因为他处在一种悲惨的环境中,渴望得到关爱和呵护。
    B.虽然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大卫还是要动身去姨奶奶家,突出了大卫与姨奶奶关系密切。
    C.文中写大卫之所以喊着,追赶着发了疯一样的驴车,是因为他很害怕自己的箱子丢失。
    D.选文部分在淡淡的童真童趣中通过年仅十岁的孩子大卫的眼睛,完成一系列人物刻画。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米考伯太太“像吻自己儿子那样吻了我一下”,以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大卫所感受到的久违的母亲般的呵护,也为大卫后文的离开做了铺垫。
    B.选文部分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讲述大卫童年的故事,直接、准确、生动地展现了大卫的童年生活,也融进了作者狄更斯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
    C.选文部分是对大卫早年生活的描写,以孩子的心理视角真切地展示了一个遭遇坎坷的童年世界,大卫挣扎和逃离的过程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
    D.选文结尾部分连续运用多个“时而”,以排比的手法写出了此时年仅十岁的大卫追赶驴车的过程的急迫和艰难,表现了此时大卫的无助和无奈。
    7.选文部分是如何表现大卫心理的?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2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孟轲,邹(zōu)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苟卿列传》)
    乙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舐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新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粱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干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①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以王。王如施仁政干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②。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③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饭,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忠王上》第1、5章)
    丙
    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④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
    (节选自苏轼《孟轲论》)
    丁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订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①比:为,替。②耨:nòu,锄草。③框:棍棒。④穿窬(yú):穿墙(偷盗)。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既通/游事齐宜王/宜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迁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宜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宜王/宜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宜王/宜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合从连衡: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衡”。从,同“纵”;衡,通“横”。
    B.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C.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内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
    D.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B.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
    C.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B.苏轼认为孟子推崇的仁义之道,并不是神秘高深,而只是从最粗浅的办法做起,不害人、不偷盗而已。因此孟子的观点不是靠空虚的道理来支撑,更简洁明了,易懂易行。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4分)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4分)
    12.翻译下面文段中划线部分的语句。(7分)
    (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4分)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帝民,在止于至善。知止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束,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3分)
    13.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
    曾巩
    偶徇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①忧。
    桑间举箔蚕初茧,陇上挥镰麦已秋。
    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
    从今菽粟非虚祷,会见瓯窭②果满算。
    【注】①长人:指居上位者,做百姓官长。②瓯窭(ōu jù):狭小的高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说自己偶然处置了一个窃取朝廷俸禄的官员,便生出对官场的忧虑之情。
    B.农人有的编织竹匾供蚕结茧,有的挥镰收麦,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C.颈联的“更”字表明诗人对农人忙于农活是喜悦的,对响雷下雨更觉喜上加喜。
    D.尾联“祷”字透出诗人对农业丰收的渴盼,“非虚”二字是说他的愿望终将实现。
    15.清初文学家褚人获评此诗曰:“忧喜之间,尽见儒者情怀。”请结合诗的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老子看来,“知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更加重要,表现这一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学之道》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知,“修身”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上至国君、下至黎民,无一例外。
    (5)新华社武汉记者站陈健曾在一篇通讯稿中,引用《秦风·无衣》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战袍来表现大江南北各界群众守望相助共战疫情的感人情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科学普及,是指来用公众另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等活动。( )。尤其是物理、化学、生物各个学科;还是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无不涉及到科普知识。科普要讲证据,学校的教材是最常见的科普读物。而启蒙教育不是科普,因为它要面对没有能力理解或验证的人——儿童,他们理解力不够,你还不能用严格科学推断去阐述。
    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普及的生长点就在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交叉点上。也就是说,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而其不断的发展进步又进一步推动“科学普及”的工作发展。科普工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浓厚的时代性。形象地说,科学普及是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为舞台,以人为主角,以科技为内容,面向广大公众的一台“现代文明戏”。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科学普及的范围广泛,其知识涵盖了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
    B.虽然这样,科学普及的概念依然有无法涉及到的层面
    C.科普工作能促进社会进步,要社会各界齐抓共管,人人出力
    D.科学普及内容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理工科专业人士才能操作执行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痴迷读书看报让我得到了报偿——从初一开始,我的作文就被老师表扬,而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视野。
    B.他不让我们进去,自己在屋里安静地过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候,发现他在床上安静地睡着了——但永远地睡着了。
    C.别看有些人一时得势就耀武扬威,他们很快就会明白的,他们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初中课本《岳阳楼记》)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而其不断发展进步又进一步推动“科学普及”工作的发展。
    B.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而它们不断的发展进步又进一步加快了“科学普及”的工作推进。
    C.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而科学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又进一步促使“科学普及”工作的推进。
    D.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而它们的不断发展进步又进一步推动“科学普及”工作的发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地里半干不湿,有些凹陷处积着些水。也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我分开高过腰的杂草走进去。这才发现,荒田里竟然藏着这么多热闹。是蚂蚱!扁头的尖头的,黑眼睛的红眼睛的,绿身子的褐身子的,在我经过时,纷纷飞蹿,撞到我身上又折飞出去,撞到脸上的,有些疼。越往前走,我惊起的蚂蚱越多,蹦跳的声音,展翅的声音,跌落的声音,噼噼啪啪连成一片。回头看看,来路的上方,喻嗡嘤嘤,腾起了一片蚂蚱的绿云。
    我多想抓住几只蚂蚱,回家油炸了解馋,可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狡猾机灵的蚂蚱,无论我怎么费劲儿,空空两手仍然两手空空。我只能站起身子,徒劳地看一整片蚂蚱的绿云环绕在我身边。喻嗡嗡,嘤嘤嘤,时间是在冲刺呢,还是在慢跑?周围没有一个人经过,鸟叫也听不到一声。我在野地里待了多久呢?大概一个小时还是两个小时?自始至终,我独自面对着荒田的冷寂和热闹。
    20.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越往前走,惊起的蚂蚱越多,蹦跳、展翅和跌落的声音连成了一片。”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一部《水浒传》, ①  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的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  ②  。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  ③  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22.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科幻喜剧电影《独行月球》中的维修人员孤独月因故错过领队马蓝星的撤离通知,最终独自一人留在了月球。在努力返回地球的过程中,孤独月经历了两次抉择:
    再找回返回舱发动机后,是利用太阳能继续赶路回到月球基地,还是原路返回营教唯一的同伴,一直陪伴自己的大袋鼠,孤独月经过思想斗争,最终选择返回救助大袋鼠,后来,因月球车耗光动能陷入绝境的孤独月偶然发现,并利用大袋鼠的超强的跳跃能力牵引自己,成功返回了月球基地。
    好不容易修好了返回舱准备返回地球时,却得知有一颗小行星正撞向地球:是留在月球保全自己,还是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拯救地球?孤独月没有犹豫,选择独自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两难选择中的取舍”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