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月考 >

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曾用“解衣般礴”来描述一位画师的精神气质。一位国君召集画师们前来作画,大部分画师都神色庄重地润笔调墨,生怕怠慢了国君。唯有一位画师接到作画任务后,不慌不忙地返回住处,脱掉上衣盘腿而坐,国君要求作画的事情仿佛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国君却认为这位“解衣般礴”的才是真正的画家。
    在这个故事中,庄子用国君的口吻,道出了中国绘画乃至中国艺术的内在气质。在庄子看来,包括绘画在内的艺术创作,应该是精神力量的抒发,画家和艺术家的使命并不是按照他人的要求命题作画,而是通过笔墨丹青的形式,使自己对生命与自然的理解跃然纸上。中国绘画艺术对生命与自然的诠释,往往意味着画家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中国绘画兼顾“形似”与“神似”,但更偏向“神似”。
    “神似”之神,便是主观精神的豁达贯通,也是画家主观意念的抒发,这使得写意成为中国艺术和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写意讲究超越现象之后对道的体悟。就人生哲学而言,写意意味着对生命个体有限性的超越;而就绘画艺术而言,写意则要求通过悟道的过程,达成返璞归真的艺术境界。
    面对生命等哲学问题,中国文化喜欢用“悟道”一词进行诠释。“道”是对万物存在具体形式的超越,而“悟”则不同于机械理解与生硬复刻,它是对自然万物发自心灵深处的理解与体悟。“悟道”的精神,也表现在庄子哲学与中国绘画艺术的创作之中。画家的精神境界是其内在涵养与人格魅力的表现,而画家的作品则是在此基础上的灵感聚集。
    无论是张彦远论画以自然为妙,还是郑板桥论画以造化为师,他们都是以庄子哲学中自然之道作为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和艺术评论的基本标准。对庄子来说,人生境界的顶点仿佛就是庄周梦蝶时的物化境界。这是一个充满审美意味的哲学命题,因为这种境界意味着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合二为一。对中国绘画而言,无论绘画题材和创作技法有何种变化,其内在都有着万变不离其宗的追求。这种追求和庄子对自由境界的追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高明玄妙,浸染着中国绘画的每一件传世佳作。所谓“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也是中国写意绘画的高明之处。它时刻提醒着画家要挣脱客观条件的束缚,要让内心有着“解衣般礴”式的轻松自如,让笔端描绘出精神境界的高雅恢宏。
    《庄子》中说:“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心斋便是生命精神应有的境界,也是写意绘画的气质要求。
    对庄子而言,写意便是对整个世界动态而审美化的把握,是将个体生命与整个宇宙联通为一体,也就是庄子所说的“道通为一”。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也追求着此种通达为一的气度,它要求画家做到“意在笔先”,在落笔成画之前已然胸有成竹,将整个世界了然于胸,从而使每一次运墨落笔都能够抵达生命本真之意,直抵具象世界背后的意境深处。
    (摘编自高艳慧《解衣般礴:庄子的写意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子用“解衣般礴”的故事道出了中国绘画乃至中国艺术抒发精神力量的内在气质。
    B. 写意讲究对道的体悟,就绘画艺术而言,写意意味着对生命个体有限性的超越。
    C. 中国每一件绘画作品都体现了庄子所追求的那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高明玄妙。
    D. 因为每一次运墨落笔直抵具象世界背后的意境深处,所以画家能做到“意在笔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庄子所讲的故事开头,巧妙地引出文章的论题——中国艺术、文化中的写意。
    B. 文章列举张彦远和郑板桥论画的事例,论证了庄子哲学中自然之道在艺术中的运用。
    C. 文章引用《庄子》,是为了论证“心斋”是生命精神应有的境界和写意绘画的气质要求。
    D. 文章整体上采用并列式结构,对庄子的写意精神给予中国绘画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画家对生命与自然的诠释往往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绘画不顾及“形似”。
    B. 绘画艺术中的写意有一个悟道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过程达成返璞归真的艺术境界。
    C. 庄周梦蝶时的物化境界充满审美意味,意味着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合而为一。
    D. 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深受庄子影响,追求把个体生命与整个宇宙联通为一体的气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口号声此起彼伏。
    毛主席打断口号声继续说:“二万五千里中,红军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镇,筹款数百万元。扩红数千人,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我们走遍了五岭山脉、苗山、雷公山、娄山、云雾山、大凉山、六盘山,渡过了于都河、信来河、潇水、湘江、清水江、乌江、赤水河、北盘江、金沙江、大渡河、白龙江、渭水河,经过了苗、瑶、彝、回、藏等兄弟民族地区。我们完成的空前伟大的远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毛主席说到这里略略停顿了下,然后又接着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入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
    (摘编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材料二:
    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今天的长征同当年的红军长征相比,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走过的新长征之路相比,虽然在环境、条件、任务、力量等方面有一些差异甚至有很大不同,但都是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
    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同志用大气磅礴的诗句,讴歌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漫漫征途上,多少人在千难万险中跋涉,多少人在忘我拼搏中战斗,多少人在枪林弹雨中牺牲,多少人在上下求索中坚守。红军指战员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壮举,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筑起巍峨的精神丰碑。今天,我们更要自觉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意气风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没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如今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理想信念不能动摇、精神支柱不能缺少。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长征中续写新荣光。
    (摘编自何东平《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列举长征相关的数字和山、江、河,证明长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空前伟大的远征。
    B. 长征的胜利,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堵红军的失败,说明敌人势力的弱小和军事的无能。
    C.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长征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
    D. 今天的新长征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5.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运用明喻、排比,说明长征展示了力量,宣传了革命,播撒了火种。
    B. 当代青年只要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就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的长征中续写新荣光。
    C. 长征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锻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对我国实现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有重要借鉴意义。
    D. 三则材料都引用了毛泽东的语句,高度评价两万五千里长征,旨在强调长征充满艰难险阻,长征的胜利来之不易。
    6. 我们应该如何走好今天长征路?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远房亲戚
    李骏虎
    远房表弟接连打了好几个电话,我都没有接听,我清楚他找我什么事情。这位表弟的爱人在我们这座城市的人民医院上班,自医学院毕业后一直是外科病房的护士,外科是最忙的,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夜班还很多,年轻人累点没什么,这些年就这么过来了。问题是,年初生了孩子了,产假一结束,工作规律照旧,可就顾不上照顾孩子了,家里和医院两头赶,眼见得脾气就不好了,夜班上到半夜,家里来电话说孩子哭得哄不住,她就忍不住地抹眼泪。家里想让她辞了职回家看两年孩子,等孩子上了幼儿园再找新工作,说什么她也不肯听,就爱干护理这行。于是退而求其次,商量了一下,如果可以调到体检中心这样相对宽松点的部门,矛盾就算迎刃而解了。巧得很,我跟人民医院的院长是同学。然而我最终没有给院长打电话,不是我个性纠结,是我不确定还有没有别的护士比我这位亲戚处境更困难?还有多少?
    这一切突然间都不重要了。除夕的前一天,武汉封城了,雷霆万钧的疫情防控工作在每一座城市和每一座村庄展开。我们这座城市也启动了响应,住宅小区封闭管理,走亲访友都改成了电话和微信拜年。
    流年不利,大疫荼毒。初一照例收到应接不暇的拜年短信和微信,我忙不迭地抽空回复着,就看到我那位院长同学发到同学群里的祝福短信,说他此刻正在机场,很荣幸担任了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领队,即将带队飞赴武汉抗击疫情,送出祝福的同时没忘警告同学们做好防护,“你们做好自己的防控,宅在家里就是对我们一线最大的支持,众志成城、国泰民安!”院长这样写道。我很感动,忍不住拨打了他的语音通话,没指望他有时间接听,却听到了他惯常的理性而欢快的嗓音,不像即将以身犯险,听起来跟平时刚出手术室给大家回电话一样轻松。此时疫情汹汹,网络上的漫画家已经把新冠病毒描绘成了魔鬼的样子,普通人谈武汉而色变,因此我毫不夸张地对他说:“你就不怕啊?你这要放在革命战争时期,就是敢死队队长,是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啊!”院长嘿嘿一笑:“怕有什么办法,咱就是干这一行的啊。我还是个年轻医生的时候就参加过抗击‘非典’,有经验,没事。”
    我鬼使神差地说:“你们医院还有我一个亲戚呢。”
    “是吗?没听你说过啊,男的女的?医生还是护士?”
    “女的,在外科病房当护士,等你回来我把她情况跟你说一说。”
    “外科病房?叫什么名字?”
    我知道人民医院好几百护士,他这个院长肯定认识不了几个,为了让他提前有点印象,就把名字告诉了他。没想到他居然喊了起来,一连喊了两次这个名字,一次后面是问号,一次后面是感叹号,完了很大声地告诉我:“这个护士我认识,她是好样的,在我们医院所有护士里是第一个报名支援湖北的,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是你的亲戚啊,那她给你们都争光了!”
    我始料不及,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冒了句:“那,她家里知道吗?”
    院长说:“我听她们护士长说,她是先报了名才告诉的家里人,——我们这批里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刚刚她老公抱着孩子来给她送行,看见她抱着孩子掉了两滴泪,又把孩子给老公了。嗯,孩子那么小,挺不容易的。”
    我趁机说:“是啊,像她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动员她不要去了?”
    院长笑了:“这算什么,我们这批里面还有家里老人马上进手术室的呢,不是也去了?不瞒你说,我爱人还病着,儿子在外地回不来,我只好把她交给她母亲照顾了,她母亲都八十多了啊!”他突然不说话了,良久,清清嗓子说:“先这样啊,要登机了,回来见吧。”我想叮嘱他做好防护,想想他是专家,就说了句:“老兄多保重啊,回来给你庆功!”
    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远房表弟再没有打电话来,我想他一定宅在家里忙着冲牛奶洗尿布吧,我很想打电话问问他媳妇从湖北回来没有,到底没有打。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可以戴着口罩去上班了,一个人开车走在路上,我也曾想过给我的院长同学打个电话,问问情况,又怕他正好在重症病房,到底也没打。有几次,我仿佛从电视里有关湖北前线的报道中看到了他们写在防护服上的名字,可是一闪而过,不能确定。
    那之后,我一直没有听到他们的消息。我知道,有时候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有时候手机铃声响起,我下意识地希望看到是远房表弟的来电,然而他至今也没有再打过来。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我”处于要不要打电话的两难矛盾中,由于故事情节的展开,春节时走亲访友都改成了电话和微信拜年,矛盾得以解决。
    B. 远房表弟的爱人在文中并未出场,却是作品的中心人物,故事的矛盾冲突和情节围绕她展开,其他人物从反面衬托她的性格。
    C. 院长即将带队飞赴武汉抗击疫情,嗓音“听起来跟平时刚出手术室给大家回电话一样轻松”,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勇敢无畏。
    D. 文中的疫情防控工作的描写,并非简单的场面或点缀,而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和强烈的时代色彩,在环境描写中表现了医护人员的形象。
    8. “我”在文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9. 文章以“一直没有听到他们的消息”“他至今也没有再打过来”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节选自《礼记·大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B.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C.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D.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物格而后知至”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两句中的“知”字含义不同。
    B. “形于外”与“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形”字含义不同。
    C. “食而不知其味”与“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而”字含义相同。
    D. “一家让”与“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侧重内在修养,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侧重外在行为,这八条中,“格物”是根本。
    B. 要使意念真诚就不能自欺欺人,君子独处时要做到慎独;要修养德行就应端正内心,不应受自身喜怒忧惧的影响。
    C. 连自己家人都不能管教好,却想管教好别人,是不可能的;将一人一家的仁爱做法推广至爱民,国家就会治理好。
    D. 君主要喜好民众所喜好的,厌恶民众所厌恶的;得到民众拥护,方能拥有国家,若失去民众拥护,就会失去国家。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3分)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分)
      
    (3)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李白和杜甫依依不舍,分别前两人一起游览了鲁郡一带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
    B. 颔联“何时”表明李白不忍离别,而“重”又表明李白希望离别后能尽快重逢的迫切心情。
    C. 颈联以动写静,展现了一幅空旷、萧条的秋色山水图,以抒写哀伤、失落的离别之情。
    D. 尾联以“飞蓬”喻指李白和杜甫,写出离别后各自飘零远逝的境况,说明两人难舍难分。
    15. 诗中是如何借“酒”抒情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2空,12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学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孔子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也说明他愿投入到治世、学习和修身中。
    (2)《论语·泰伯》中指出,“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其中“重”表现在__________”,“远”表现在“__________。
    (3)《〈论语〉十二章》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礼记·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一句指出大学的宗旨在于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__________”一句表明为达到这最高境界要有坚定志向。
    (5)《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修身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
    (6)《大学之道》中,写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写通过推究事物的理然后才能获得学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1921年南湖上的一艘“小小红船”,到如今巍峨雄壮驶入新时代航道的“中国巨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__________,到“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每一次的打破陈规、每一次的推陈出新、每一次的自我革命,都让全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获得了跨过激流险滩、战胜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如今,我们已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但我们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__________上”,而是要从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涵养进取之心,时刻保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__________把党的伟大事业推向更加辉煌的远方。
    回首党的百年,不是因为采撷记忆中的美丽花朵,而是因为从中汲取向前不断的奋进之力。让我们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坚强的意志,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努力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砥砺前行的一部历史      B.是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砥砺前行的一部历史
    C. 是一部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砥砺前行的历史      D.是一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砥砺前行的历史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可改变原意。(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弹指一挥间,香港回到祖国怀抱已有25年。时序更替中,“一国两制”从伟大构想变成生动现实,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是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一国两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但创新不能为“出新”而“出新”,更应该要符合实际情况,契合具体情境。“一国两制”的创新是__________。
    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坚定不移,确保不会变、不动摇。“一国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得到香港、澳门居民一致拥护。因此,__________,没有任何理由改变!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不走样、不变形。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将为香港、澳门创造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一国”意识,在“一国”的基础上,实现“两制”关系的和谐相处,作用的相互促进。也就是说,“一国”原则愈坚固,__________。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整天想的是穿戴吃喝,不讲工作,那怎能行呢?朴素的土气,就是革命的正气。(焦裕禄)
    ②我们不能一有成绩,就象皮球一样,跳得老高。成绩越大,越要谦虚谨慎。(王进喜)
    ③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雷锋)
    以上三句话,你对哪句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