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地理 > 课外阅读 > 地理人物 >

竺可桢


    竺可桢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省上虞县东关镇人。生于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在北京逝世。他从青年时代就抱定“科学救国”的理想,一生倾心血于科学教育、科学研究和科学组织工作。1949年以前,他先后创建了我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开辟了中国的气象事业;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使浙大挺进到全国名校行列;1949年以后,他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参与领导中国科学院和全国的科学研究工作,尤其是开辟了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他始终从科学的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觉先行者。
    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
    竺可桢幼年正值中华民族处于内乱外侮交织的时代。他自幼便渴求知识,期望国家富强。1911年考取第二期庚款留美公费生后,远渡重洋,按照中国以农立国的指导思想,到美国伊利诺大学农学院习农学。毕业后,又选择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气象学作为攻读对象,进入蜚名国际的哈佛大学,先后得到硕士、博士学位。在这一期间,不仅选择了地学作为他终身的专业,而且领略了西方的科学精神,他后来使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奠定了他终身坚持求是精神的思想基础。在哈佛大学期间,竺可桢又积极参加由任鸿隽、杨铨等中国留学生发起的中国科学社的各项活动,为该社出版的《科学》杂志撰写了一批文章,成为五四运动以前积极传播科学知识的先驱人物之一。
    竺可桢于1918年回国后,竺可桢仍不改献身科教事业的初衷,应聘到武汉高等师范学校执教,而后又转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此校不久发展为东南大学。
    在东南大学,竺可桢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并亲自编写了地学授课讲义《地学通论》。1921年,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吾国地理家之责任》一文中明确指出:“培养一批中国地学家以调查全国的地形、气候、人种及动植物、矿产为己任”。可见,二十年代初的竺可桢已立下了在中国开展调查全国自然资源的宏图大志。竺可桢创建的地学系,含地理、气象、地质和矿物四个专业,注重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训练,强调实验室和野外考察实习相结合,提倡开展科学研究,鼓励学生翻译国外有关论著。由于竺可桢办学思想明确,方法得当,东南大学地学系曾培养出我国最早的地学家,如张其昀、胡焕庸、朱炳海、吕炯、王庸等。南京从此逐渐成为我国南方的地学教学和研究中心。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决定成立中央研究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机构。竺可桢应蔡元培院长之邀,参与筹建观象台,负责气象组工作。翌年2月,出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在开创我国近代气象事业的艰苦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实现了他10年前归国时期望独立自主开展我国气象研究的夙愿。他亲自选定在北极阁建所,把中国的气象学研究和气象事业建设带入了第一个黄金时代。
    竺可桢于1974年2月7日因病逝世。
    文革浩劫过后,各种纪念他的活动从未间断,学术界相继编辑出版了《竺可桢文集》《纪念科学家竺可桢论文集》《竺可桢逝世十周年纪念会论文报告集》《竺可桢科普创作选集》、五卷本的《竺可桢日记》和多种版本的竺可桢传记。
    中国科学院设立了“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浙江大学设有“竺可桢奖学金”和“中学竺可桢教书育人奖”。浙江上虞县东关镇辟有“竺可桢故居陈列馆”,浙江绍兴市气象局在国家气象局的支持下辟设了“竺可桢纪念馆”,江苏省气象局在南京北极阁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旧址辟设了“藕舫堂”。浙江大学校园中和中国科学院917大楼前竖起了竺可桢铜像。中国人民邮政发行了包括竺可桢在内的当代中国科学家纪念邮票。学术界同人发起成立了“竺可桢研究会”。多年以来,由个人在各种学术刊物和报刊杂志上发表的纪念和回忆文章,就举不胜举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