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赏析十七届叶圣陶杯初赛获奖佳作《伦敦的雨》
http://www.newdu.com 2024/11/13 06:11:38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 佚名 参加讨论
伦敦的雨 康雨桐(廊坊市第一中学高二) 雾一样的雨丝从夕阳的影子里飘出来。 伦敦是极少下大雨的,但细密的雨丝也足以在不知不觉中湿透衣裳。就像这城中的人,城中的故事,渺小而平凡,看似不起眼,却又在不经意间拨动人的心弦。 我在伦敦的那段时间一直住在尼萨家中。这位老妇人个头小小的,金发碧眼,和蔼可亲,没有半点印象中欧洲人的高冷。第一次见面,她就对我们四个女孩极热情,无论如何一定要帮我们拿行李,仿佛非此不能表达她心中的欢迎一般。“你看,四个多漂亮的姑娘!”她逢人便说,脸上带着骄傲的表情。这是我第一次见识到英国人夸张的热情。 尼萨告诉我,她出生在塞浦路斯的一座小小农庄,她原本不是英国人。午后炫目的阳光下,草场和牛羊都镀上了一层金色。她时常骑着马在林子里散步,看着太阳从头顶落到林间,再落入地平线。就这样在牧场上度过了她的童年。“你在伦敦见不到那样的牧场,那样的草,那样的阳光,伦敦有的只是雨。”说起塞浦路斯,她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神情。那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地中海上的小岛,是她这一生最牵挂的地方。 无拘无束的女孩终究不属于牧场。她十几岁时就来到伦敦,在恩菲尔德这个静谧的小镇安家落户,结婚生子,一住就是四十几年。我们住在街角的一座房子,小小的,却布置得很温馨,透过落地窗可以看到公路尽头的月亮。她就这么坐在窗边,一张一张地给我翻看着她的照片,她的七个孩子,她的孙子孙女。 孩子们的一颦一笑透过厚重的岁月浮现在眼前,笑闹声是如此真实。当时这个小小的家住着那么多的人,现在孩子们各自成家,不习惯冷清的尼萨于是养了很多的猫,又不停地接待像我这样的交换生。“我喜欢和孩子们待在一起。我家住过泰国人,日本人,新加坡人……”她说着,拿出一沓信给我看,指着上面的字“亲爱的英国妈妈”。幸福的人生,或许这就足够了。 故事到这里最是恰到好处,可命运从不放过捉弄任何一个人。 尼萨喜欢收集高脚杯,来自世界各地晶莹剔透的小杯子摆满了整个家。那天我问她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世界旅游,她云淡风轻地说:“我有癌症,两年前发现,就开始旅游了。”如果不是亲耳听到,谁会相信这个热爱生活的老人生命将要燃到尽头? 她在园子里侍弄花花草草,仿佛重塑了童话中的秘密花园;她和猫一起嬉戏打闹,脸上分明是孩童般的神情;她在厨房里琢磨每一道菜,哪怕是做过上百次的意大利面,也要把火候掌握到极致。“医生说我还有半年,到时候我的猫、我的花园交给谁照料呢?我还没想好……”她依然是那么轻松的语气,听起来却让人想哭。 或许对她来说,幸福不在于未来的长短,来过,爱过,如同雨中绽放的百合。无需风雨替花愁——这种豁达的洒脱更让人心疼。她在这背后经历过多少挣扎,流过多少泪,我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但她毅然向前的勇气,她留给世界的笑容,已成了每一个认识过她的人心中永不褪色的烙印。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活过吧。 这个家没有男主人——两个月前,一场车祸带走了尼萨精神上最后的寄托。她整夜整夜地坐在沙发上,因为那是她丈夫平时看报休息的地方。失去了经济支柱的家庭生活窘迫起来,靠着政府的救济金和儿女们从各地汇来的钱款,尼萨勉强维持着生活。冬天开不起暖气就裹紧被子,是这个家里常有的事。和我同住的三个女孩先后搬去了别的家庭,住着宽敞的大房间,喝上了奶油蘑菇汤。我没走,我觉得这方狭窄的阁楼才是最让我割舍不下的地方。虽然低矮处直不起腰,但可以看到猫在花园里穿梭跳跃,可以看到延伸到天边的小路和小路尽头的明月,可以安心地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入睡,这是尼萨用爱筑起的最坚固的家。 我坐在桌前,回想着那座古老的城市。伦敦的雨似乎永远不会停,它洗涤着城市里的尘埃,只留下热烈燃烧的生命,成为了这雨后湿漉漉的天空中最亮丽的色彩。 伦敦的雨,是世界为最热情的生命搭建的舞台。 指导老师:槐芳 【专家赏析】 这篇文章从一个中国女孩的视角刻画了一位普通英国女子的形象:她热情、开朗、坚韧,虽然连遇不幸,却一直在顽强面对;虽然自己的生活充满阴云,却总是给他人带来阳光。 文章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环境氛围的营造与隐喻。文章标题是“伦敦的雨”,多雨是伦敦的特点,雨是灰暗的、阴冷的,象征着主人公生活的背景,象征着其所遭遇的种种不幸,这种背景中生活的主人公,却总是那么阳光、温暖,二者之间鲜明的对照,更让人感叹唏嘘。 另一个是文章的语言运用很有特色。尤其是人物语言,惟妙惟肖,很好地再现了人物的个性:对于外国孩子的热情、真诚,对于疾病的豁达,对于故乡的眷恋,对于未来的牵绊,都在寥寥数语中跃然纸上。这种本事可以说是成为优秀作家的重要条件。要获得这种本事,需要日常的观察和揣摩,也需要反复地写作历练。文章的叙述语言也比较重视文采,不过有的地方雕琢的痕迹太明显,反而不够有力。(蒋成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