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政治 > 综合辅导 >

高二政治《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练习题


    一、单向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求真务实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替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替此事的“实”。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A.真与假、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B.事物的静止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C事物的运动变化有时是不可捉摸的D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2.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了50年一遇的冰冻灾害。突如其来的冰灾使我国南方省份遭受了重大损失,究其原因,除了气候因素,更主要的是缺乏有效的冰灾预警机制。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们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B.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行动的自觉性
    C.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办事成功的基础
    D.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党的十七大标志着中国进入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回答3—6题。
    3.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之所以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原因在于
    A.联系具有多样性B.人类可以建立新的联系
    C.联系具有客观性D.事物结构的变化是一种质变
    4.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下列对创新理解正确的是
    A.事物的变化是创新B.创新必须亲历实践
    C.创新就是改变一切D.创新实质是一种发展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这种观点主要看到了事物之间联系的
    A.多样性B.客观性C.条件性D.普遍性
    6.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说明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③联系是客观的④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
    7.漫画《同工不同酬》所反映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必将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必须重视整体的统率作用B.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D.做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有人说:“股市无常道,涨跌无常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
    A.事物都存在相对静止的一面B.规章制度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特点
    C.支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D.“道”、“理”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
    9.湖南洞庭湖地区曾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鼠大战”。湖南大学生命科学院邓建教授分析,造成洞庭湖周边东方田鼠危害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遭受了破坏。而这种破坏主要是因为湖南人大吃口味蛇,使得野外蛇的数量急剧下降,失去天敌的东方田鼠大量繁殖,终成祸患。从哲学上看,材料体现了
    ①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②人们是无法认识和掌握规律的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④事物处于因果链条当中,一定的结果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孟子?告子上》说到,齐国首都附近牛山上曾经有过茂密的林木,由于人们不顾动植物生长情况的采集和放牧,“斧斤伐之,……牛羊又从而牧之”,造成了“牛山濯濯”的景观。于是孟子总结出“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的规律,指出合理的“养”才能使资源不会枯竭。这里体现的思想和我们现在倡导的是一致的。
    A.科学发展观B.建设和谐社会C.统筹城乡发展D.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1.《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从哲学角度看,“和合故能谐”体现了
    A.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B.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会具有全新的功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