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政治 > 综合辅导 >

高二政治教案:坚持联系的观点(2)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任何部分离开了整体,它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二是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如:"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这里讲的"一定意义上"主要是指两对关系具有的共性方面,即两对关系都是强调整体性原则,都是互相依赖等方面。 关于第一节的教法建议
    (1)、总体思路:哲学原理或观点的形成和理解,都是典型分析和综合概括的结果。每一个普遍性的哲学命题,都是对世界万事万物的某一方面普遍性分析基础上的总结和抽象。所以,每个重点难点的突破都是由具体到抽象,而且要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三个方面列举事例,只有这样得出结论才带有普遍意义。
    (2)、具体建议:
    ①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这一知识点的突破可尝试用小组协作调查法。全班分成4个小组,分别调查自然界、人类社会、认识领域的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认识领域之间又是普遍联系的。调查的内容包括事物内部、事物之间(包括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两个方面。全班分成4个小组,分别调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认识领域以及这三大领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第一组调查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的,调查的内容包括:无机自然界内部包含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其中一个因素受到破坏会造成什么后果?无机自然界和有机自然界是什么关系?无机自然界的发展史是怎样的?等。第二组调查人类社会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小组,调查的内容包括:从经济领域来看,人类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经济和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这五种社会形态之间是什么关系?第三组调查认识领域的小组调查的内容包括:我们现在所学的科目它们之间有联系吗?随着文综和理综的出现,你认为我们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请结合事例说明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些世界之谜吗?第四组调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认识领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调查内容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认识领域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结合事例加以说明?在调查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填写下表:
    ②对“人和事物联系的客观性的关”"这一知识点的分析可尝试采用探究性学习。探究的主题是人和环境的关系。内容包括:我们现在生存的环境的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现状怎样?造成这种状况的主客观因素各是什么?人类在开采自然方面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有哪些?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怎样才能协调发展?人类怎样才能和自然界和谐相处?全班分成六个小组,针对上面六个问题进行探究,然后在全班交流探究成果。教师在探究的基础进一步引导分析得出结论:人们如果无视事物的客观联系,或否定客观存在的联系,必然给人类带来恶果,受到客观联系的惩罚。
    ③对"因果联系的特点"这一知识点的分析,可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可由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的事例导入,使学生认识到任何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因果联系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列举一系列联系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判断哪些是因果联系,并引导学生分析因果联系区别于其他联系的特点,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怎样的。
    ④对"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教学可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师事先让学生先预习本框题内容,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疑惑的问题,教师汇总学生提出的问题,找出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全班讨论解疑。教学设计示例
    关于《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教学重点:因果联系的特点;原因银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原因和结果的互相转化,特别是互为因果的问题。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设计思想:设计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教师的主体地位相结合,通过小组调查、事例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探究意识,改变政治课“一言堂的”的教学模式,积极实践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探究问题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5月20日,四川省广安市石林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井下十五人遇险;5月18日,四川宜宾市南溪青龙嘴煤矿发生透水事故,39人被困井下;5月14日,云南省曲靖地区富源县一家煤矿发生爆炸,有15人被埋在井下,等等。
    学生调查:导致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预防措施?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在现实生活中,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引起的,因此,我们看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寻因究果,防范于未然。
    导入新课:这种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也是我们要学习的联系中的一种。那么什么叫因果联系?因果联系有哪些特点?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板书)
    1、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板书)
    材料: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杰出代表。他博学多才,著作多达五六十种┉。马、恩称他是“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的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为什么如此博学多才呢?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以探求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为最大快乐。他曾经说:“宁可找到一个因果的解释,不愿获得一个波斯王位。”这句话说得非常好。科学的任务就在于探求因果联系。
    提问:你认为事物之间联系的方式有哪些?以上的事例告诉我们,在诸多种联系中,人们经常遇到,最容易提出的联系是哪一种?
    (学生讨论并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事物之间的联系方式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因果联系等等。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的联系也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但是在诸多联系中,我们经常遇到,最容易提出的联系是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2、事物的因果联系(板书)
    电脑展示:风蚀地貌图和蛀牙形成图
    提问:风蚀地貌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蛀牙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并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不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任何现象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这些例子的共同特点是现象之间存在引起被引起的关系。如:风蚀地貌图的存在,“风”是引起的现象,“地貌”是被引起的现象;“蛀牙的形成”中“糖”是引起的现象,“蛀牙”是被引起的现象。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