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教案: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2)
http://www.newdu.com 2025/05/20 12:05:10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有一天,实验室主任赖特爵士主持例行的业务讨论会。一些实验工作人员口若悬河,哗众取宠,惟独小弗莱一直沉默不语。赖特爵士转过头来问道::“弗莱,你有甚么看法?” “做。” 小弗莱只说了一个字。他的意思是说,与其这样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不如立即恢复实验。 到了下午五点钟,赖特爵士又问他::“小弗莱,你现在有甚么意见要发表吗?” “茶。”原来,喝茶的时间到了。 这一天,小弗莱在实验室里就只说了这两个字。 弗莱明像往日那样细心地观察培养葡萄球细菌的玻璃罐。“唉,罐里又跑进去绿色的霉!”弗莱明皱了眉头。 “奇怪,绿色霉的周围,怎么没有葡萄球细菌呢?难道它能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细心的弗莱明不放过一个可疑的现象,苦苦地思虑下去。 他进行了一番研究,证明这种绿色霉是杀菌的有效物质。他给这种物质起个名字:青霉素。有了这个发现,人类又从死神的手里夺回许多生命。 学生阅读后,教师提问:青霉素的发现是不是纯属“偶然”? 1.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 因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它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所以: (l)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①个人的成长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 提问:一个人的进步过程中如何充分重视内因的作用?大家先说说一个人进步的内因有哪些?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 一个人进步过程中的内因主要是指本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体表现在理想、志向、进取精神、意志、毅力、勤奋、战胜困难。挫折、逆境的勇气等。一个人的进步快慢和程度主要取决于本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同的条件下,个人主观努力的程度不同,所取得的成绩和做出的贡献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即内在动力,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更大的成绩。即使是孪生兄弟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里学习,外因虽相同,但进步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进步有先有后,有快有慢,成绩有好有差。其关键就在于每个人的基础、动力、进取精神、努力程度等内因不同。所以,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内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国著名的古训。在历史上,它鼓舞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奋斗,为个人的成长而努力。今天,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在各种学习和工作环境中,一定要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②正确看待机遇 生活中也确实有这样一些强者,他们把握住了某一稍纵即逝的机会,或者说是“机遇”,从而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一个农村姑娘,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被田径教练看中,可能她就将在农村中度过自己的一生,绝不会成为世界田径场上的名将;一个射击选手,如果不是紧紧把握住了一次进入省射击队的机会,也绝不会在奥运会上实现我国奥运史上的零的突破,取得冠军。因此,能否把握机遇,往往成为能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 但是,机遇毕竟只是事物发展的外因,它在事物发展中不起支配和主导作用。主观努力才是内因,只有通过长期的主观努力,才能培养和具备善于捕捉和利用机遇的能力。机遇的出现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是非常公正的,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把握住。在牛顿之前不知有多少人看见苹果落地,却没有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之前不知有多少人被草割破了手指却没有发明锯子。正如教材所分析的那样。 牛 顿 牛顿的成就 在数学方面:莱布尼茨曾说过:“在从世界开始到牛顿生活的时代的全部数学中,牛顿的工作超过了一半”,他从二项式定理到微积分,从代数和数论到古典几何和解析几何,甚至在概率论等方面,都有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牛顿在数学上最卓越的成就是创建微积分。他不但清楚地看到,而且大胆地运用了代数的方法论,完成了积分的代数化。从此,数学逐渐从感觉的学科转向思维的学科。 牛顿是极坐标的创始人。牛顿在代数方面也作了经典的贡献,他大大推动了方程论。他发现实多项式的虚根必定成双出现。牛顿还设计了“牛顿方法”。 在天文学方面:在 牛顿 之前,哥白尼、布鲁诺、开普勒等人曾经取得了很大成就。牛顿继承并发展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牛顿年轻的时候,就相信开普勒提出的行星按照一定轨道运动的理论。但为什么会这样运动呢?他感到一定有种隐藏着的力量在牵着这些行星,使它们不至于脱离轨道,在天空中乱飞。月亮绕着地球运转,一定是有种力在牵着它;一件东西向地面落下,也是因为被这种力吸向地面。经过深入地思考和研究,牛顿发现任何物体都具有吸引力。于是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就是:宇宙中的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各个物体间吸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牛顿还把这个定律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后来它成为天文学上的基础定律,极大地推动了对天体运动的研究。同时,它对于研究物体的运动,都有普遍意义。 哈雷彗星本来也应带上牛顿的名字。因为没有牛顿,哈雷是永远也不会有这一重要发现的。17世纪初,牛顿开始把他的万有引力理论应用于天体研究,以确定行星、卫星以及彗星的运动。牛顿的挚友和同事埃德蒙·哈雷,对他的计算结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在1684年拜访了牛顿。哈雷与牛顿的讨论使得哈雷得出结论,1682年出现的那颗明亮的彗星同分别于1531年和1607年两次出现的彗星是同一颗彗星,并将于1758年再次出现。16年后,哈雷还未能证实他的预测便去世了,但是这颗彗星的确再次出现了。从此,人们便把这颗彗星叫做哈雷彗星。 在光学方面: 牛顿用三棱镜进行光的实验,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带。他通过倒置棱镜,又把七色光带综合为白光。这样,就正确解释了白光(即日光)是由有色光组成的,从而奠定了光谱学的基础。另外,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能够放大40倍,通过它,可以看到木星上的卫星。反射望远镜的发明,使人类对天体的观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力学上: 牛顿在伽利略力学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深入研究,解释了众多的力学现象,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中国最早的创造发明家——鲁 班 距今2400多年前,当时处于春秋末年战国初年,奴隶制正在瓦解,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正在逐步建立,社会上出现独立的手工业者,鲁班就是这个历史时期中能工巧匠的代表人物。鲁班的史迹,在先秦的《墨子》、《孟子》、《战国策》以及后来的《汉书》注、《文选》注、《史记集解》等历史典籍上有众多的文字记载,两千前来历代相衍。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建筑行业有广泛的历史传说,宋元时期营建业开始奉鲁班为祖师,明清之后各地以鲁班命名的庙、祠、殿、馆等,即成为木工、瓦工、水作、石作行业公所的所在地。《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称“鲁班为我国最早的能工巧匠和创造发明家之一”是有科学依据的,鲁班确实是中国古代建筑各专业能工巧匠的智慧化身。 试想,弗莱明如果不是一个细菌学专家或他对葡萄球菌没有经历数年的研究,或者他粗心大意把发了霉的培养液随手倒掉了,那他还能成为青霉素的伟大发现者吗?假如诺贝尔不是一个不怕炸死的人,为了驯服裂性炸药曾数十次和死神擦身而过,他能获得成功并被人们誉为炸药工业之父吗?在现实生活中,当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有的人能够挺身而出,不怕流血牺牲成为见义勇为的英雄,而有的人却退避三舍明哲保身,这难道能仅仅归结于英雄的外部机遇吗?因此,正像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说的,“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我们要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把握住一切机会,以取得学习和事业的成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高二政治教案:经济学价值规律的作用
- 下一篇:高二政治教案:事物发展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