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教案:主观必须符合客观(2)
http://www.newdu.com 2025/07/07 03:07:58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教学的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分散难点。先说什么叫“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然后讲什么叫“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再对“主观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作出说明,指出其主要是指人的认识要符合客观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从不同的事物和变化发展的情况出发。 “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或事物)的实际。不同的国家、单位、事物是有差别的,人们的主观认识要从具体“不同”之处的实际出发,主观才能准确地符合客观。“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或者叫变化了的实际),同一个国家、单位、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情况,只有从随时变化着的情况出发,主观才能准确地符合客观,这就是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 “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句话选自毛泽东同志193O年5月撰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该文是毛泽东为了反对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当时在党内有一些人认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不作调查,而是冥思苦想地“想办法”“打主意”。“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因而毛泽东提出反对本本主义“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调查”,以“了解中国情况”。毛泽东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事物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性。这句话表明毛泽东坚持了一条正确的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这样讲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地解决政治路线问题。 不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从实际出发,而且正确地执行路线、方针、政策也要从实际出发。因为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局性、普遍性的东西,各地区、各部门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在本地区、本部门收到实效。 提问:毛泽东为什么把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政策作为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毛泽东提倡的工作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原则是从实际出发,因为,实际事物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只有了解了客观存在的情形,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正确使用其它工作方法。从哲学理论上看,唯物论是基础,辩证法和认识论如果是科学的,就必须以坚持唯物论为前提。 (3)从一般的哲学道理来看,这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 “想问题”和“办事情”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想法通过实践去改变客观事物的过程。 那么,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人们活动要处理客观与主观的关系,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想问题”是主观意识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过程。“办事情”就是主观意识反作用于客观物质世界的过程。所以人们活动的过程就是客观与主观、物质与意识发生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是意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最重要的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同时,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并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因此,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就必须正确处理主观与容观的关系。如果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这一关系处理不当,就会导致错误。 议一议:从主观方面看,人们为什么犯错误?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要求联系实际,不能就事论事,必须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上去探讨,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首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表现为客观与主观的关系。 其次,从主观来讲,由于人们的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的不同,知识结构的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可能发生错误的认识。从客观来讲,客观实际往往是许多事实和许多方面的总和,并且客观事物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由于客观历史条件和实践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可能发生片面性,也可能发生错误。 第三,过于强调主观的作用,忽视了客观事物规律的不可抗拒性;或者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经验,忽视了事物运动性和特殊性,都容易在实践或认识中犯错误。 4.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⑴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提问:不从实际出发会怎么样? (让学生根据教材第32页第4自然段进行分析和归纳,教师略作总结。) 从实际出发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在实际工作中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一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是经验主义。前者从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出发,照搬照抄,到处乱套;后者从狭隘局部经验出发,把感性经验当成普遍真理,满足于一孔之见。二者的共同点就是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因而也就做不好工作。 给同学们讲两个小故事: 一个故事载于清朝方飞鸿的《广谈助》一书。说的是东家的岳母死了,全家准备前去祭奠,出行之前请私塾先生撰写一篇祭文。私塾先生糊里糊涂,按照古书抄了一篇祭奠岳父的文章,交给了东家,东家人看出祭文的错误,责怪私塾先生,但这位私塾先生固执地说:“古书上写的都是刊定过的,怎么会错呢?只怕是他家里的人死错了吧!”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高二政治教案: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 下一篇:高二政治教案: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