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教案:了解国情 立足国情
http://www.newdu.com 2025/05/20 05:05:30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理解:①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②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同党的基本路线之间的关系。 运用:用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原理,分析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基本国情的关系。 能力方面 分析能力:通过运用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原理,分析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基本国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觉悟方面 进行邓小平理论科学性的教育,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主要是提高理解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提高学生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来想问题办事情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国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 青年学生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上。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从具体工作来看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从党的工作的大局来看,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从一般的哲学道理来看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呢?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第二框。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粗读课文,学生自拟学习提纲。) (I)中国共产党要做到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最重要的是什么? (2)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是什么? (3)为什么要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 (4)青年学生怎样才能做到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 (5)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对青年学生有什么意义?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最重要的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出自己前进的道路。因为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只有从国情出发,革命和建设才能取得胜利。 多媒体显示: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 提问;毛泽东的这段论述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毛泽东的这段论述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要认清中国的国情,一切从国情这个实际出发。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从我国实际出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在独立地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做出了艰苦的努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正确分析国情,作出了《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确认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井根据这一客观实际,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 多媒体显示: 我们中国人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邓小平 提问;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论述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邓小平同志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立场,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一切要从这个实际出发制订规划。所以,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井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基本国情,意义十分重大。 1.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因为,要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对我国所处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和在这个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应采取什么样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搞清楚,所以出现了曲折和失误。 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实际出发,只能从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不能从主观愿望、外国模式出发,也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