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现代化道路上的四大障碍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1:11:32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印度现代化道路上的四大障碍 安徽省淮南二中 赵守拙 印度国土面积近300万平方千米,是亚洲第二、世界第七大国。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热量充足,耕地面积居世界前列。印度物产丰富,国民经济有一定基础,还拥有世界第二大的科技队伍,其软件业发展迅速,在发展中国家位居第一。印度发展经济的潜力是巨大的,但是印度经济要想迅速步入现代化社会,还有着不少难以逾越的障碍。 一、可怕的干热气候 印度大部分国土地处10°N~30°N之间,属热带季风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及大陆风的控制,印度“冬半年”气候温和、降水偏少。而每当春末时节,正午太阳高度角很大,气温迅速上升,而印度低压又不可能立即形成,此时印度的气候又热又干。每年5月,印度的平均气温在40℃以上,到河里纳凉几乎成了绝大多数印度人躲避暑灾的主要办法。如果湿润的西南季风到5月底仍不能来临,气温将会达到45℃以上。于是,印度将发生热旱灾害,生产及生活用水困难、土地龟裂、农作物不能播种。印度几乎每年都有因热而死的人。正如大诗人泰戈尔的描述:“我们生活在热带的淫威之下,每时每刻为了最起码的生存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二、庞大的人口压力 目前印度人口将近10亿,位居世界第二。沉重的人口负担,必然降低了印度经济的发展速度,也使得国民在教育、医疗、就业和公共设施等方面出现众多矛盾。更重要的问题是,现在的印度政府仍不能正视人口现状,国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0‰以上。照此速度发展下去,预计将在2040年达到16亿,并一举超过中国而跃居世界第一。近些年来,印度GDP的年增长率不足5%,由于人口的快速增加,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自然降低了不少。 三、诸神的争吵 印度社会的居民构成非常复杂:几百个民族和部落、上千种语言、等级森严的种性制度,尤其是各宗教派别之争对印度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印度居民的宗教构成中印度教占83%,伊斯兰教占11%,此外还有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喇嘛教、袄教等等。由于信仰和生活方式等不同,各个教派之间矛盾重重,其中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矛盾最为激烈。 最早的印度教起源于波罗门教,它把整个社会按等级分成了波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宣扬波罗门至上。而四姓以外的人,只能沦为悲惨的奴隶阶层。种姓制度为印度社会动荡埋下了伏笔,因此早期看似稳定的印度社会在伊斯兰教进入以后就显得不那么平静了。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侵入南亚次大陆,经过多次冲突,约在11世纪,伊斯兰教终于在印度扎根。伊斯兰教宣扬平等,主张“一切穆斯林皆兄弟”。这对印度社会最低层的“贱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伊斯兰教又具有一定的进攻性,他们“一手拿着《古兰经》,一手拿剑,要求被征服者要么皈依伊斯兰教,要么就可能被处死。”为此,小规模的教派冲突几乎就没停止过。近代印度独立运动时,曾在国内实施过宗教大清洗,双方冲突规模空前,上百万教徒命归天国,流离失所者更是不计其数。后来,有钱的穆斯林都逃到了巴基斯坦。尖锐复杂的宗教矛盾在历史上就曾被殖民者利用过,17世纪以后,英国人之所以能在南亚顺利殖民,正是利用了教派间的矛盾实行分而治之。原印度支那相继被分成了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其国教为佛教),以及克什米尔地区,也正是这种原因造成的结果。 虽然有深刻的历史原因,但近年来印度国内愈演愈烈的教派冲突,并非是由这单一原因造成的。首先,国际大环境助长了各地的民族主义和宗教主义。原南斯拉夫地区、巴以冲突以及一些国家的恐怖、分裂事件无不与民族和宗教问题有关。其次,经济发展较慢与社会不稳定往往互为因果关系。经济不发达、人口负担过重必然会使国民在教育、就业、生活等等问题上产生矛盾。而各种社会矛盾,不管起因如何,最终常归结为民族、宗教差别。再者,由于印度社会体制的关系,各个政党、社团为了在政府竞选中获胜,必然想方设法去赢得多数选民的支持。比如印度的国事活动、重大仪式,一般都采用印度教方式,这势必引起穆斯林等人士的不满。 错综复杂的宗教矛盾,使得印度社会长期难以稳定,消耗了政府的大量精力,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印度现代化道路上最难以逾越的障碍。 四、南亚火药桶──克什米尔 由于历史问题,查漠和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一直是印、巴两国争夺的焦点。几十年来,围绕克什米尔,两国大小战争共发生过三次,冷战更是几乎从未停止过。印控克什米尔区穆斯林不断制造的暴力活动一直是印度政府的心病。印巴对抗、军备竞赛,使得两国军费开资居高不下,同样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能源紧缺、国际关系不畅、政权不稳定、匪霸扰乱等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印度现代化的进程。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舟山群岛的旅游“金三角”
- 下一篇:恒河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