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政治 > 综合辅导 >

高二政治教案:多彩的消费试题(4)


    背景材料
    建国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978年到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57.5%下降到36.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67.7%下降到43.1%。但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消费对GDP贡献率较低。
    表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状况表
    GDP总量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1978年3 645亿元343元134元
    2008年300 670亿元15 781元4 761元
    表二:2006年至2008年最终消费支出、投资、净出口对GDP贡献率(单位%)
    年份最终消费支出投资净出口
    2006年38.742.019.3
    2007年39.440.919.7
    2008年44.566.5-11
    注:目前世界各国消费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60%。
    创新应用
    1.朋友见面打招呼,20世纪70年代是“吃饭了 吗”,如今流行“搬新家了吗”、“旅游了吗”、 “进修了吗”。这反映出( )
    A.收入差距的扩大 B.物价水平的下降 C.消费结构的完善 D.恩格尔系数的提高
    2.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礼品需求也呈现出数量不断增加、档次不断提高的趋势。为满足市场需求,相关部门每年都在开发大量的新产品,想方设法从市场分得一杯羹。这表明( )
    ①家庭消费的层次由低向高递进发展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
    ③为社会提供新的消费品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④价值规律能有效进行资源配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材料一 1978~2007年我国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化表
    注: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二 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家庭消费占GDP的比重曾超过50%,2007年我国家庭消费占GDP的比重是35.3%,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水平。2008年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制定并发布增加各项农业补贴的方案,11月5日中央政府确定当前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推出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其中包括加快建设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约3 700亿元。
    (1)概括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分 析我国家庭消费占GDP比重低的原因。
    (2)提高我国家庭消费占GDP比重关键是提高农村家庭的消费水平。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和宏观调控的角度对我国提高农村家庭消费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14.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开放。上海某高中的学生调查走访了现年55岁的黎伯伯家,了解和认识改革开放30年来家乡居民生活的变化,下表是同学们所作的记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