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教案: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6)
http://www.newdu.com 2025/05/25 05:05:53 新东方在线编辑整理 佚名 参加讨论
三、巩固练习 1.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新世纪新的阶段性特征,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这体现了 (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联系的观点,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③发展的观点,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2.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这说明 ( ) ①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②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用理论指导实践 ③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④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3.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蕴涵的道理是 (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人民群众的一切利益是天然合理的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4.2009年,网络流行语绝大部分来自于社会公共事件。伴随着网民推动事件发展进程的力量的壮大,相关部门在面对网民质疑时,反应速度与应对水准均在提高,网民的关注点因而很快转移到下一个突发事件上,这使得一些网络热词在网民的印象里"还没怎么流行就过去了"。这体现的哲理是 (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促进作用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最终目的 5.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主张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 A.正确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B.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D.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6.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而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这是因为 ( )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同 B.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性质的矛盾已不再存在 C.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利益差别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7.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任何个人的成果都包含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 C.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财富,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D.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作用集中表现为英雄人物的作用 8.2009年12月8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谈判全面展开。此次峰会达成的共识,将对全球自然环境的改善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说明 ( ) A.价值观从本质上讲是社会意识B.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C.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客观规律 D.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9.道德修养十分重要,如:守信,能赢得尊重;失信,会走向歧途。与这句话相对应的哲理是 (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 C.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D.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10.《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这里的"时务"喻指 ( ) A.经济基础决定于上层建筑 B.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D.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阶级斗争规律 12.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启动了深入开展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旋律。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 )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3.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30年来,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下列对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改革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改革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④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2009年10月7日上午,胡锦涛考察北京国庆安保、交通和旅游工作,看望慰问驻守天安门地 区的公安民警和部分武警官兵,并乘坐北京地铁4号线,赴颐和园考察旅游情况。在颐和园考察途中,胡锦涛与各界群众亲切交谈,称"我们都希望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让我们一起继续来打拼!""让我们一起继续来打拼"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②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群众路线 ③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④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5.2008年12月18日上午,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人民"这个词在讲话中出现了124次。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时刻关注"人民",是因为 ( )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B.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 C.人民群众决定历史的发展方向 D.只有相信群众才能依靠群众 16.(2009·重庆文综)读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20分) 17.(2008·江苏单科)为调整我国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例如:召开多次座谈会,听取和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将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在网上公布,约155万网民参加了民意调查。 经广泛调研和深入论证,国务院于2007年12月16日正式颁布了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上述材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 (15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