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教案:"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3)(2)
http://www.newdu.com 2025/05/28 06:05:56 新东方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为了加强对澳门的管理,明清两代政府除在澳门附近驻扎军队和进行官船巡视以外,还于1574年(明万历二年)在蚝镜与大陆陆上交通的咽喉—莲花茎的中央,修建了关闸,利用该处的地形,对葡人进行控制。关闸门定期开放,按居澳葡人人数限量供应酒米等生活必需品,并只许“官与之市”,不容“奸民私济”。这样做的目的,是明清政府迫使葡人居于“仰我濡沫”的地位,以便达到怀柔与驾驭的效果。平时可以“坐而困之”,使葡人难以久居;一旦葡人有不法行为,则关闭闸门,“扼其咽喉”,“不血刃而制其死命”。这种措施,实施了近三百年,有力地维护了中国的主权。 明、清两代政府在坚持对澳门行使主权的同时,根据澳葡的实际情况,沿袭唐、宋时对广州蕃坊的作法,对澳门实行特殊政策,给予了葡人一定的优惠条件。1580年,葡萄牙沦为西班牙的附庸。为对西班牙国王保持相对的独立性,驻澳葡人私自在澳门建立了具自治政权性质的议事公局,擅自将澳门纳为葡萄牙城市并派驻澳总督。这种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自然为中国政府所不允。但中国政府除对澳门加强管理和控制以外,为了方便对澳门的治理,也给予了驻澳葡人部分自治权,保留了居澳葡人兵头、判事官、理事官大、小红棍等官;允许他们修建炮台,驻扎少量葡兵以维护治安;允许他们在蚝镜设立海关,向本国商船另行抽税,作为自治经费;在行使司法权时,也充分尊重葡人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等。据此,由总督,议事长以及王家法官构成的澳葡自治体制,得以持续了二百余年。但这种“自治”,不过是沿袭中国历史上的传统做法,且又是在中国管辖之下才存在的,它与中国对其拥有完全主权并不矛盾。 1839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到广州后,令佛山同知、澳门同知、香山知县等,“仿照编查保甲之法,将通澳华民一体按户编查,毋许遗漏。并督同该夷目(指澳葡官员)搜查夷楼,有无囤积鸦片”。是年7月,林则徐亲自巡阅澳门,搜查华夷户口,并传见澳葡头目,申明禁令。林则徐在给皇帝的奏折中,还奏请新任钦廉道易中孚暂驻澳门,查办中外贸易等事务。 由以上事实可知,直至鸦片战争后的1849年,中国政府一直在澳门充分地行使着国家主权。 3、台湾问题: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台湾古称夷洲、流求。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距今1700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等对此就有所著述,它们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公元3世纪和7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进入17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在台湾的开拓规模越来越大。17世纪末,大陆赴台开拓者超过10万人。至公元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时,总数达到50.7万余户,254万余人。200年间增长25倍。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由南到北,由西及东,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大大加速了台湾整体开发的进程。这一史实说明,台湾和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开拓所定居。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50年间,这一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台湾的开拓发展史,凝聚了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