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教案:走进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
http://www.newdu.com 2025/05/23 03:05:06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为了帮助各位学生掌握教材重点,更好地高效率的进行学习,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各科知识点教案,让同学们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学习。以下是《高一政治教案:走进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政治教案:走进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明确目标 引导过程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例,说明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优势。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学习重点、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自主学习 筑牢基础 【问题导学】要求:利用自习课25分钟,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准确扎实记忆基本原理,动脑思考小问题加深理解基本原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_______________起基础性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____、。 (从基本标志、根本目标、宏观调控三个角度把握) (二).加强宏观调控 1、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①市场调节具有、、 的弊端。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的不足, ②由我国的决定的。 ③及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进行的。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宏观调控的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和是国家在宏观调控种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预习疑问】 【知识网络构建】(请试列出本框的知识结构) 三、合作探究 提升能力 要求:1、小组内讨论交流预习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展示。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情景探究1】 表格(一)2009年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列表如下:
表格(二 ) 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中所占的比重(%)
探究: 从基本经济制度角度"两个表格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情景探究2】教材82页 ①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②列举近几年我国政府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有什么作用?反映了我国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情景探究3】 面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救市措施。2009年美国政府投资了7000亿美元救市,中国政府为扩大内需投入了4万亿,被视为中国救市之策。根据2009-2010年两国经济的运行,你认为同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中美两国哪国的政策更有效?为什么? 二、加强宏观调控 背景1:面对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央行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国务院决定,自2008年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同时,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实施十大工程建,到2010年底约需国家财政投资4万亿元。 ◆为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出口,保障就业,国家对出口退税进行结构性调整。并对劳动法进行修改。政府明确规定金融危机期间,一些企业不得解聘职工 背景二:今年7月份以来,以农产品为代表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涨,中央接连出招稳定消费价格,打出政策"组合拳"。 ◆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11月20日国务院出台稳定消费价格"国16条":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化肥生产供应、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 探究:1、我国政府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措施的目的。 2、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措施都体现了我国政府采取怎样的手段进行调控。 四、构建本节知识体系(修改完善预习中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五、课堂总结、答疑解惑 六、课后探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后搜集你身边变化发展的典型实例,并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分析其变化发展的原因。 更多2015年高考备考资料、2015年高考动态、高考改革信息,请关注高考网(http://gaokao.koolear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