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政治 > 综合辅导 >

高一政治课堂达标教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高考频道为广大考生整理了高一政治课堂达标教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供大家参考学习。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第三课,第五课的内容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六课的内容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本课的内容则是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同时,由于民族和宗教问题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本课还安排了有关国家的宗教政策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自治机关的主要自治权,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必要性。根据我国国情和实践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关自治权的规定,用实例说明我国民族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正确认识我国民族政策,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观念,增强维护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和优越性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四、学情分析
    1、针对本框在教材中是第二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关于民族的一些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本框的难点,通过对概念的分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3、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国情的必然选择是本框的重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来突破,以老师启发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4、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同样是本框的重点,可以结合前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含义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五、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
    1、这个过程依赖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2、学生的建构活动必然受外部环境的刺激影响,从而它是一个社会建构。
    3、这种理论,为本节课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