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届高二年级《文化生活》2019年秋季考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5/05/01 11:05:09 高三政治教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古希腊哲学家说“人是驯化或开明的动物”,“人是政治生物”;后来有人说“人是文化的动物”;再后来又有人说“人就是人,不是动物”,“人的本质是文化”。上述材料说明: A.文化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 B.文化和人没有本质的差别 C.先有文化,后有人的产生 D.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2.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其中许多思想和精神至今仍然熠熠生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说明文化 A.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B.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运用“和”的观念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今天,我们所说的“和以处众”、“政通人和”、“和谐社会”、“内和外顺”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延伸。这说明: A.先进文化来源于传统文化 B.先进文化只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合理内核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D.传统文化体现了浓厚的历史色彩 4.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把文化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和目标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6.“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②人的成长受文化环境的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可以塑造人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有人说:“文化遗产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记录着民族的文化基因。”这主要表明文化遗产: A.是在历史、艺术或科学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 B.可以充分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应给予保护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8.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品尝一下咖啡,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碍我们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C.相互尊重、日渐趋同 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9.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和谐”,“和谐”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只有尊重各国文明的多样性,世界才能和平发展。尊重不同文明有利于: ①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②消除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③发展本民族文化 ④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0.中国人对春节情有独钟,西方人过圣诞节由来已久,但现在中国人也有过圣诞节的习惯,西方人也逐渐对中国的春节开始感兴趣,这说明: 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各民族文化可以相互交融 ④各民族文化无本质差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传统理论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而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到的现象与此不符,于是大胆创新,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稻。这启示我们: A.正确的理论对社会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 B.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 C.文化创新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D.通过实践,总会发现以往认识中的错误 12.央视《经典咏流传》将古老诗词与流行音乐创新相结合,为传统古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掀起了全民“诗词热”,引起巨大反响。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融入时代性和时尚性,能增强经典诗词的感染力 ②大众传媒为文化的即时传播与创新提供了不竭之源 ③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融合,便具有生机与活力 ④创新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得到认同和传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提笔写作,就得注意大千世界,只有细致观察,真情体验,才能创造出动人的作品。一个人对文学的兴趣,正是发展观察力的内驱力。对材料中写作方法理解正确的有: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个人的兴趣 ②文化创作与真情实感密不可分 ③文化创作内容不能脱离形式 ④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在我国传世的浩瀚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通史、断代史等体例,这些史书: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 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书写了中华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壮族先民骆越人巫术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至今已有1800—2500年的历史,以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图像众多,成为广西左江流域岩画的典型代表而闻名于世。材料主要说明: A.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C.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保持民族性 16.草原的蒙古包,广西壮乡的麻栏,陕西高原的窑洞,北京的四合院等。中国民居建筑分布于祖国秀丽的山川之间,深深地扎根于各民族文化的沃土,多姿多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形式。这一现象体现了: ①我国各民族文化有区域性特征 ②不同区域的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吸收 ③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④不同区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中华茶文化意蕴深厚,以茶为生、以茶修为、以茶联谊、以茶论人、以茶入艺、以茶作画、以茶兴文、以茶施礼,可谓茶中有品,茶中有人生。由此,我们可以感悟出茶: ①书写和传承着中华文化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可以成为文化的表现形式 ④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中国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这主要说明中华文化: A.具有区域特征 B.具有包容性 C.具有民族性 D.源远流长 19.在论及中国的“四大发明”时,鲁迅曾说过: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其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鲁迅的话对今天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启示是: ①科技交流不利于提升本国的实力 ②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③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④要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 ①团结精神 ②奋斗精神 ③创造精神 ④梦想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你所站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会怎么样。”目前,每年约有1.2亿人的中国人到世界各地旅游,世界也通过每个中国人的每个细节,来观察中国、评价中国。为此有人说:“有一种爱国,叫作文明出游。”这让我们认识到: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有着共同的要求 ③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和发展本民族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千余年来,孔老夫子的智慧光芒照耀着中华民族的心灵。他提出“和而不同”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包容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23.中华民族虽然“没有征伐的武勋,只是依照传统统一天下”,但是却有为了尊严不惜做出任何牺牲的勇气。与过去不同的是,日渐强盛的中国,在不屈的民族精神鼓舞下,一定能够挫败任何挑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表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改变、不失本色 ③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4.“英雄者,国之干。”对英雄尊重与否,体现一个民族认知水平、理性能力的高低。有英雄而不敬重,是自毁精神长城,是民族风骨的自我矮化。捍卫英雄是: A.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之一 B.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要求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D.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 25.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长期艰苦奋斗中不断升华的文化精华。从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动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这表明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 ①其内涵是稳定不变的 ②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 ③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④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25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年85岁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其贡献在于发现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屠呦呦团队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青蒿素证明了从传统药物获得确定化学成分药物的价值,这能刺激国际医药界用传统药物寻找全新化学结构的药物、发现已有化合物。国内和国际对中药的努力可能将中药带到一个新的时代。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7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你就如何把中药带到一个新的时代提出合理化建议。(18分) 参考答案:
26.(1)青蒿素的发现是屠呦呦团队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的,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①继承优秀传统中医文化。我国中药发展要重视从中国传统医学中获取灵感。 ②敢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积极借助于现代科技,开展中药研究,寻求中药发展的突破点。③坚持文化的包容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进中药发展。 【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掌握,难度不大。第(2)问要求对“中药”这一传统文化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要从文化创新的途径的角度去组织答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