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五章知识点同步指导
http://www.newdu.com 2025/05/14 07:05:5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 第二节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一、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 (一)建立 1.时间:960年。 2.建立者: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 3.方式:陈桥兵变。 4.定都:东京。 (二)分裂局面的结束 1.战略方针: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2.标志:979年,宋太宗消灭北汉。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一)措施 1.集中军权: (1)禁军: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禁军统帅权一分为三;扩大禁军;更戍法;分驻中央与地方。(2)设枢密院。(3)使节度使徒有虚名。 2.集中行政权: 中央:分相权——参知政事(行政权)、枢密院(军权)、三司(财政权)。地方:文官作知州,制州与通判互相牵制。 3.集中财权:转运使。 4.集中司法权。 (二)影响 1.积极意义: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严重恶果——积贫积弱: (1)冗官,财政开支庞大;(2)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3)地方上财政困难。 三、科举制的发展 (一)表现 1.三级考试:乡试、省试、殿试。 2.严格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皇帝直接掌握录取权。 3.考试科目:进士科。 4.考试方法:糊名法。 5.录取名额:比唐大大增加。 (二)影响 1.扩大北宋的统治基础。 2.加强中央集权。 第三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一、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1.土地兼并严重。 2.冗官、冗兵、冗费。 3.农民的反抗斗争。 4.辽、西夏的威胁。 二、庆历新政 (一)措施 1.严格官员升迁考试制度;限制恩荫做官; 2.加强各级长官的保举和选派; 3.裁并州县,减轻徭役; 4.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 (二)失败原因:新政触犯了保守派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 三、王安石变法 (一)时间:1069年开始。 (二)措施 1.理财措施: (1)青苗法;(2)募役法;(3)农田水利法;(4)方田均税法;(5)市易法。 2.军事措施: (1)保甲法;(2)将兵法。 3.教育措施: (1)改革科举制度;(2)整顿太学。 (三)失败原因 1.用人不当,新法危害百姓。 2.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四)评价:王安石是我国古代基础的政治家、改革家。 第四节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3.常设10个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 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高中历史会考知识:三民主义
- 下一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