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块儿在中学里念过书!”瘦子继续说,“你还记得大家怎样拿你开玩笑吗?他们给你起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托斯③,因为你用纸烟把课本烧穿一个洞。他们也给我起个外号叫厄菲阿尔忒斯④,因为我喜欢悄悄到老师那儿去打同学们的小报告。哈哈……那时候咱们都是小孩子!你别害怕,纳法尼亚!你自管走过去,离他近点……这是我妻子,娘家姓万采巴赫……新教徒。” 纳法奈尔想了一会儿,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嗯,你的景况怎么样,朋友?”胖子问,热情地瞧着朋友,“你在哪儿当官?做到几品官了?” “我是在当官,我亲爱的!我已经做了两年八品文官,还得了斯坦尼斯拉夫勋章。我的薪金不多……哎,那也没关系!我妻子教音乐课,我呢,私下里用木头做烟盒。很精致的烟盒呢!我卖一卢布一个。要是有人要十个或者十个以上,那么你知道,我就给他打个折扣。我们好歹也混下来了。你知道,我原来在衙门里做科员,如今调到这儿同一类机关里做科长……我往后就在这儿工作了。嗯,那么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我亲爱的,你还要说得高一点才成,”胖子说,“我已经做到三品文官……有两枚星章了。” 瘦子突然脸色变白,呆若木鸡,然而他的脸很快就往四下里扯开,做出顶畅快的笑容,仿佛他脸上和眼睛里不住迸出火星来似的。他把身体缩起来,哈着腰,显得矮了半截……他的皮箱、包裹和硬纸盒也都收缩起来,好像现出皱纹来了……他妻子的长下巴越发长了。纳法奈尔挺直身体,做出立正的姿势,把他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 “我,大人……很愉快!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现在忽然间,青云直上,做了这么大的官,您老!嘻嘻。”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眉头说,“何必用这种腔调讲话呢?你我是小时候的朋友,哪里用得着官场的那套奉承!” “求上帝饶恕我……您怎能这样说呢,您老……”瘦子赔笑道,把身体缩得越发小了,“多承大人体恤关注……有如使人再生的甘霖……这一个,大人,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的妻子路易丝,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新教徒……” 胖子本来打算反驳他,可是瘦子脸上露出那么一副尊崇敬畏、阿谀谄媚、低首下心的丑相,弄得三品文官恶心得要呕。他扭过脸去不再看瘦子,光是对他伸出一只手来告别。 瘦子握了握那只手的三个手指头,弯下整个身子去深深一鞠躬,嘴里发出像中国人那样的笑声:“嘻嘻嘻。”他妻子微微一笑。纳法奈尔并拢脚跟立正,把制帽掉在地下了。三个人都感到愉快的震惊。 1883年 注:①尼古拉铁路:在莫斯科和彼得堡之间的一条铁路,以沙皇尼古拉一世命名。②纳法尼亚:纳法奈尔的爱称。③赫洛斯特拉托斯:希腊人,公元前356年放火烧掉了以弗所城狄安娜神庙,因而闻名。④厄菲阿尔忒斯:希腊人,公元前5世纪,为波斯军队带路,出卖同胞,引敌入境。 10.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小说通过两个老同学在车站邂逅的场景和对话,描绘了两个人的情绪变化,反映了俄国官场中的森严等级和小官吏的卑躬屈节,鞭挞伪善、庸俗的社会畸形心态。 B.这篇小说的开篇非常简洁:“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有两个朋友相遇: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一句话就把小说的地点、人物、事件交代齐备了。 C.这篇小说着重描写的人物是瘦子,对他前后的态度变化采取了夸张的对比的写法,这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D.这篇小说情节离奇曲折,作者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现小说的重要意象。 E.这篇小说揭示的社会问题是深刻、严肃的,但由于作品中夹杂着浓厚的幽默、滑稽成分,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减弱了小说主题原有的悲哀、凝重之情。 11.胖子后来说:“我已经做到三品文官。”在此之前,小说在哪些地方对胖子的身份作了伏笔暗示?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12.简析“三号人物”纳法奈尔。 13.有人说,小说写三品文官胖子十分看重小时的友谊,而八品文官瘦子却是一副奉承阿谀、低首下心的丑相。这是否表示作者对待胖子和瘦子的态度不一样?小说为什么把讽刺的主要矛头对准“小人物”瘦子而不是达官贵人胖子?请你谈谈作者这种艺术处理的得失。 14.别里科夫生前曾有交代,想在坟上立一块墓碑,要求征写一副墓联,请你为他设计一副。 15.用一个比喻句表达你对下面材料的感悟。(不超过10字) 学校里常常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头脑灵活,个性较强,调皮好动,不听从常规管理,问题不断。针对调皮学生教育难的问题,学校站在以生为本、素质教育、爱心教育、赏识教育的高度,透过“调皮”表象看到“聪明、能干、有主见、能创新”的积极一面,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让每位孩子体验成功。 16.外貌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外貌描写生动传神,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契诃夫就为我们生动地活画出了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的形象。学习本文人物外貌描写的手法,给你身边的人画个像。 答案与解析 基础积累 1.zēnɡ è xiá qí dǎo chán xiánɡ cuō sǒnɡ yǒnɡ zhànɡ jī qǐ yànɡ 2.讥诮/俏丽 孤僻/癖好 难堪/勘误 车篷/蓬勃 纯粹/淬火 3.(1)形容因恐惧而发抖的样子。(2)鼓动别人去做某事。(3)爱捉弄人的人。(4)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4.(1)答案:①挟制 ②辖制 解析:辖制:管束。挟制:倚仗势力或抓住别人的弱点,强使屈服。 (2)答案:①怂恿 ②纵容 解析:怂恿:鼓动别人做某事,多指坏事。纵容:指对人干坏事故意不管。 5.19 俄 批判现实 莫泊桑 欧•亨利 别里科夫 《变色龙》 《胖子和瘦子》 《小公务员之死》 《万尼亚舅舅》 《三姊妹》 《樱桃园》 文本研读 1.“千万”强调了别里科夫心虚胆怯、害怕新事物的心理。 2.突出他的卧室之小,形象地表现了别里科夫生活的“拮据”,形象地表现了别里科夫生活在“套子”里。 3.作者是从三方面描述的。①写他衣着上的套子;②写他用具上的套子;③写他职业上的套子。 4.别里科夫的死宣告了无产阶级在推翻沙皇制度的斗争中取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但只要沙皇制度没有被彻底推翻,就仍然存在很多“别里科夫”式的卫道者,死守旧有阵地,反对一切新事物。 5.只要反动腐朽的沙皇专制制度存在,那种阴沉郁闷的气氛,那种具有反动庸俗性格的人就会存在,说明旧思想、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是深远的,顽固的。 能力提升 1.D 解析:A项“怯”读“qiè”;B项“憎”读 “zēng”;C项“济”读“jì”。 2.C 解析:A项“不和规矩”应为“不合规矩”,错一个;B项无错别字;C项“通霄”应为“通宵”,“恶梦”应为“噩梦”,“没精打彩”应为“没精打采”,错三个;D项“心荒意乱”应为“心慌意乱”,“戴着”应为“带着”,错两个。 3.B 解析:A项“家父”是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这里应用“令尊”;C项“恭候光临”是敬辞,称贵宾来到,不能用于自己;D项“恕不远送”是客套话,请对方不要计较,使用对象错误。 4.A 解析:A项“战战兢兢”形容因恐惧而发抖。B项“梁上君子”是窃贼的代称。用在句中显然与句意不符,这里可用“正人君子”。C项“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用在句中不合语境,应改为“安然无恙”。D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用在句中属望文生义。 5.B 解析:A项,搭配不当。可将“壮大”改为“推广”。C项,成分残缺。应为“发挥预警和保护过往船只的作用”。D项,一面和两面不能相呼应,删去“能否”。 6.参考答案:纠正。从后面故事的情节来看,“我”是在有意刁难她,她说的话是事实。但是在这里不可以认为是争辩,因为她认为对方搞错了;更不可以认为是抗争,因为从她后面的表现来看,她没有这种勇气。 解析:结合当时的情景以及人物后面的表现来判断。 7.参考答案:第一次是对人物情态的如实表现,作者的感情因素不太明显。第二次既是对人物情态的表现,也表现了作者大惑不解的心情,以及作者对她的逆来顺受的悲哀和愤怒。 解析:结合后文“我”的真实意图。“我”不是一个真正的要“抢劫”她的人,我对她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8.参考答案:既表现了人物逆来顺受的“柔弱”的性格,也说明了在强权的一再逼迫下,人物变得越来越柔弱。尽管有人说压迫越大反抗越大,但是在特定的人物和特定的时间场合,有的人只好不得已而求其次,屈从于强权,任人宰割。 解析:结合故事发展的脉络来理解。 9.参考答案:作者的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说的,由于她逆来顺受的性格才使“我”的“抢劫”得以成功;作者想说的意思是正因为有这样的社会和社会上有这样的逆来顺受的人,才使人“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变得容易了。 解析:轻而易举的原因在这里主要是指有了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这样的人。 10.DE 解析:作者只是截取了一个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情节并不离奇;“意象”常用于分析诗歌和散文。 E项小说悲哀、凝重之情其实深深蕴涵于字里行间,正是透过喜剧化的幽默、滑稽,小说揭露的社会问题更加令人悲哀。 11.(1)“胖子刚在火车站上吃过饭,嘴唇因粘着油而发亮,就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身上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与瘦子的“冒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对比,暗示胖子经济情况远远好于瘦子。 (2)通过瘦子之口描述胖子的形貌穿戴:“你还是从前那样的美男子!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么讲究穿戴!”这也隐隐约约暗示了胖子的地位和身份不简单。 (3)“胖子”,在那个时代,高官和财主的体形多肥胖。 12.参考答案:(1)从表现手法分析,小说四处描写纳法奈尔的行为动作,通过他的行为动作反映他的心理。在知道胖子是三等文官之前有两处“想了一会儿,脱下帽子”“想了一会儿,躲到父亲背后去了”。心里犹豫,不想太靠近。知道之后也有两处,挺直身体,做出立正的姿势,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还紧张得把制帽掉在地下。过分的崇敬,也不是正常心理。 (2)从人物结构关系分析,讽刺地写“三号人物”纳法奈尔,是从侧面烘托“一号人物”瘦子的形象。 (3)从人物塑造的社会价值分析,说明崇拜权力的思想意识已经深入到下一代。 解析:从一个角度或几个角度分析都可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分析应正确和深刻。 13.参考答案:(1)从批判等级森严的社会的角度看,作者对待胖子和瘦子的态度是一样的。开始,两人都十分重视小时的友谊;变化是从胖子得意扬扬地宣布“已经做到三品文官……有两枚星章了”开始的,尤其是最后胖子“扭过脸去不再看瘦子,光是对他伸出一只手来告别”。小说对胖子口头上说不要官场奉承、行动上居然用这种居高临下的官场做派对待老同学作了重重的鞭挞。 (2)这篇小说的写作意图主要是对人格进行刻画。人格的高下贵贱,与官阶的大小本无必然关系。但是两人从见面的三次拥抱接吻到告别的握三个指头的变化,正是由于官阶大小引起的。这种前后变化在小人物身上体现得更充分,更有戏剧性。因此,作者把讽刺的矛头集中在瘦子身上,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和对人物的真实描绘,折射出畸形的社会心态,鞭挞了人性丑恶的一面,具有深刻的审美意义。 14.参考答案:①雨帽雨衣雨伞雨鞋身上有 法制法规法律法令心中存 ②谨小慎微,心惊胆战,战战兢兢过日子 循规蹈矩,诚惶诚恐,恐恐惧惧上西天 解析:应结合小说主题,扣住别里科夫的衣着外貌及性格特征来解答。 15.参考答案:调皮的孩子是个宝。 解析:从调皮的孩子方面说或从学校教育方面说都可以。还要注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悟应是从材料中得出的。 16.写作提示: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就是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主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外貌描写可以提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外貌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要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答案示例:我给爸爸画个像。 我的爸爸是一个幽默的人。他身材矮小,瘦瘦的,白白的皮肤,黑黑的头发,那一头自来卷儿的“大波浪”发型,谁见了都会以为他是在理发店烫的。他的同事们都说他是缩小了的费翔,我也这样认为。爸爸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他在学校教地理,这副眼镜帮着他看见了中国,看到了全世界;他也教历史,这副眼镜又帮着他看到了书中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了解到变化万千的史实。爸爸的眼镜可真是个望远镜呀!别看爸爸的鼻子能托起“望远镜”,可是却不怎么灵。那回他在家里炖肉,把锅坐在火炉上就趴在桌子上备起课来。肉糊了,他却没闻着,还是我从外边跑进来告诉他的。是不是爸爸的鼻孔小呢?爸爸又是个顶顶滑稽的人,特别爱开玩笑,不管他上班有多忙多累,只要一进家门,确切地说,只要一见到我,他就立刻眉开眼笑,我也跟着手舞足蹈起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