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富有的是精神精练精析(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裁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在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要注意把握整个语段的意思,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呼应,做到句序合理,衔接、呼应自然。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看,第⑤句是对文段首句“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这一问题的回答。第①句又是针对第⑤句近体诗追求声律、对偶而“品格上低于古体诗”提出的疑问。②③④句则是对第①句问题的解答。从第②句的“没有正面的价值”,第④句的“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第③句的“以这种价值观去看”,②③④句排列顺序应为②④③。
    答案:⑤①②④③
    9.作者认为为学与做人应是什么关系?“成一个人”的标准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文意的理解能力。在整体把握全文大意或文章主旨的前提下,找到问题所在的文段深入理解,可摘用原文语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表达。
    答案(参考):为学的目的在于“为学做人”。智、仁、勇三者兼备,能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0.作者认为怎么样才能“不惑”?“仁者不忧”的原因又是什么?试各分点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首先要根据题干提示找到相应的文段,然后深入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抽取重要信息进行概括。
    答案(参考):(1)①须有相当常识,②做事须有专门知识,
    ③有遇事能断的智慧,④有根本判断力。
    (2)原因:①儒家“仁”的人生观认为宇宙和人生永远不会圆满,因此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由此我们就不会忧成败。②儒家“仁”的人生观认为无一物为我们拥有,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因此我们便不会忧得失。
    11.本文主体部分的论述和论证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及其作用的评价鉴赏能力,要正确理解段落之间和段落内部的组合关系,合理地归纳整理。它一般包括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结尾等。
    答案(参考):引用孔子的话作为中心论点,先总述,后并列展开论述,层次清楚;每一层又都以问句起头。这样不仅条理分明,而且促人思考。
    12.看今天我国社会道德水平,和古代比,和发达国家比,都有一定差距,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文化和信仰的缺失造成的。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不拘泥于本文内容,结合本文内容,可以适当拓展。
    答案(参考):(1)提高全民族文化修养;(2)突出儒学经典、从古代文化里接受熏陶;(3)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衣食足而知礼节;(4)借鉴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